牛僧孺,字思黯,唐大曆十四年生,大中二年卒,籍隴西。貞元二十一年進士,相穆宗、敬宗二朝。
元和三年,賢良方正科對策第一。歷監察御史、考功員外郎。十五年正月,穆宗立,授以庫部郎中知制誥。十一月,改御史中丞。以「天下刑獄,苦於淹滯,請立程限」[一],凡有大事,大理寺限三十五日結案,「條疏奏請,按劾相繼,中外肅然」[二]。宿州刺史李直臣嘗判死,穆宗為李說,僧孺固弗許,曰:「凡人不才,止於持祿取容耳。帝王立法,束縛奸雄,正為才多者。祿山、朱泚以才過人,濁亂天下,况直臣小才,又何屈法哉?」[三]。說之,賜金紫之服。
長慶二年,至戶部侍郎。三年,韓公武登載本暴,朝野行賄。本有朱記:「某年某月某日,送戶部牛侍郎錢一千萬,拒而不收。」[四]四年,敬宗立,為中書侍郎。荒淫無道,僧孺亟表任外,為鄂州刺史、武昌軍節度使、鄂岳蘄黃觀察使。
太和三年,為李宗閔薦,召兵部尚書。少與皇甫持正、李損之劾李弘憲,其謫淮南節度使。子德裕遂相惡。僧孺與逢吉、宗閔聚黨,德裕亦結朝士傾軋。牛李二系,互爭朝政。僧孺為權,李系見放;德裕掌朝,牛派逐疆。史曰:「牛李黨爭」,始于憲宗,終于宣宗,近四十載。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之歎。後,毋論牛李具必交宦官,因宦拔。
會昌二年,回鶻烏介可汗進犯大同、雲州,僧孺稱「今百僚議狀,以固守關防,伺其可擊則用兵。」[五],德裕以「守險示弱,虜無由退,擊之為便」[六],武宗納李奏,擊回鶻,勝。三年,澤潞節度使劉稹叛,德裕奏稱叛黨乃僧孺、宗閔二人之罪,見貶汀州刺史,十一月,貶循州(今廣東惠州市東)員外長史,宗閔亦謫。六年,宣宗立,白敏中當政,李黨逐斥。
大中元年,僧孺為召返朝,為太子少師,分司東都,「池臺琴酒,逍遙自娛」[七]。德裕貶崖州(今海南島瓊山東南)司戶,死于所。黨爭以牛勝。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病,東都城南卒。
牛僧孺,字思黯,隋僕射奇章公弘之後。祖紹。父幼簡,官卑。僧孺進士擢第,登賢良方正制科,釋褐伊闕尉,遷監察御史,轉殿中,歷禮部員外郎。元和中,改都官,知臺雜,尋換考功員外郎,充集賢直學士。 穆宗即位,以庫部郎中知制誥。其年十一月,改御史中丞。以州府刑獄淹滯,人多冤抑,僧孺條疏奏請,按劾相繼,中外肅然。[八]
會昌元年,漢水溢,壞城郭,坐不謹防,下遷太子少保。進少師。明年,以太子太傅留守東都。劉稹誅,而石雄軍吏得從諫與僧孺、李宗閔交結狀。又河南少尹呂述言:「僧孺聞稹誅,恨歎之。」武宗怒,黜為太子少保,分司東都,累貶循州長史。宣宗立,徙衡、汝二州,還為太子少師。卒,贈太尉,年六十九。諡曰文簡。 諸子蔚、叢最顯。[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