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鎮,雅作螺陽,居雲林縣之北,北隔濁水溪界彰化,以稻米、醬油及西螺大橋聞名全臺。
西螺之稱,源自土著之社,漳人以其鄉音稱之為西螺社,荷蘭人則以己語稱之為「Sorean」。古時又有稱螺陽者,係開拓者為追思故土福建省惠安縣螺陽鎮之故;或古時文人雅士所用之雅稱。
西螺原居平埔族巴布薩族,荷人勵漢人移駐開墾,漢人乃增。清初,西螺為臺灣墾殖重鎮,最初稱為「西螺堡」,隸屬彰化縣,光緒十一年臺灣建省,增設雲林縣,西螺始劃歸雲林。
日治初,西螺隸屬臺灣縣嘉義支廳,一八九七年改屬雲林出張所,一九〇年又改隸嘉義縣斗六辦務署。一九〇一年再改屬斗六廳管轄,至一九一一年,斗六廳廢止,改隸屬於嘉義廳,一九二〇年,重劃行政區,總督府公告實施「五州二廳」,西螺屬臺南州虎尾郡管轄,並設西螺街役場。戰後初期,民國三十四年,西螺街役場改名西螺鎮公所,臺南縣所轄,三十九年十月,改雲林縣管轄。
雲林縣政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