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唐人 >Orang Cina Pulau Pinang (馬來語) | |
---|---|
總人口 | |
694,200 佔2017年檳城總人口39.75%[1] | |
分佈地區 | |
檳島 : 喬治市、亞依淡、日落洞 威省 : 北海、大山腳、新邦安拔、高淵 | |
語言 | |
檳城福建話(通用語)、馬來西亞華語、馬來語(官方語言)、英語、馬來西亞式英語、淡米爾語(少數) 其他語言:廣州話、台山話、潮州話、客家話 | |
宗教信仰 | |
以佛教、道教同基督宗教為主,少數為伊斯蘭教或者興都教 | |
相關種族 | |
土生華人、中印混血兒、馬來西亞唐人、新加坡唐人、印尼唐人、海外唐人、泰國混血兒、華巫混血兒 |
檳城唐人(粵拼:ban1 sing4 tong4 yan4,Penangite Chinese)係指生長喺馬來西亞檳城州嘅唐人,佢哋係嚟自中國遷徙而嚟嘅移民後代。2017年,華人佔檳城總人口四成左右,係州內第二大族群,亦係馬來西亞華裔比例最高嘅州屬[1][2]。
檳城唐人以福建閩南籍佔大多數,年長一輩嘅日常用語係漳州閩南話,其次係華語,40歲以下多數以華語為第一語言[3] 民間團體為咗維護民俗及方言文化,2014年開始推行「講福建話運動」。[4]。
接近70萬嘅檳城華人當中,大部分集中喺檳島,尤其係喬治市市內同周邊地區。
華人構成檳島人口嘅多元化,根據2010年馬來西亞人口普查顯示,檳島大約53%嘅居民帶有中國血統[5]。島入面,大多數華人住喺東北縣,喬治市所在地區,相比起較少人口嘅西南縣[6]。
華人亦佔威省嘅34.2%人口,威省佔檳城州一半土地[5]。佢哋主要住喺威中縣同威南縣,喺呢啲地區城鎮入面佔明顯多數,例如大山腳、峇都交灣同高淵[7]。
地區 | 百分比(%) | 主要集中地 |
---|---|---|
檳島 | 53.07 | 東北縣(喬治市) |
威省 | 34.21 | 威中縣(大山腳) |
威南縣(高淵、峇都交灣) |
根據2010年馬來西亞人口普查,63.9%嘅檳城華人以福建話作為母語[8]。
呢個數字可能包括咗嗰啲帶有土生華人血統嘅人士。檳城第二大華語族群係潮州人,佔檳城華人社群17.8%,其次係廣東人,佔8.3%。成個檳城地區亦有小型嘅客家同海南社區[8][9]。
方言族群 | 福建人 | 潮州人 | 廣東人 | 客家人 | 海南人 | 其他 |
---|---|---|---|---|---|---|
百分比(%) | 63.9 | 17.8 | 8.3 | 5.2 | 1.5 | 3.2 |
閩南話嘅廣泛使用令到檳城褔建話成為檳城人嘅「通用語」。檳城閩南話起源於鄭州閩南語嘅一個子方言,幾個世紀以嚟融合咗幾個馬來語同英文術語,最終演變成一種獨特嘅閩南話方言,主要喺馬來西亞北部使用。對於檳城嚟講,呢種本地化嘅福建歸融話喺日常交流入面被好多檳城人使用,唔分種族,甚至當地警察亦參加檳城福建話課程[10][11][12]。而家,檳城福建話喺大眾媒體入面亦好普及,尤其係通過書籍、字典同電影,部分原因係希望面對日益增加影響力嘅華語同英文喺年輕一代入面,亦希望保留檳城福建話方言嘅重要性[13][14]。
除咗檳城福建話同華語,華語已經喺檳城華文學校作為教學語言,廣東話、潮州話同客家話亦有少數華人使用。總括嚟講,呢啲社群係喺福佬人喺19世紀初喺殖民地建立起嚟之後先抵達檳城的。廣東同客家社群,喺19世紀末喺喬治市部分地區佔主導地位,而大量嘅潮州人亦受僱喺當時嘅威斯利省(依家嘅威省)從事農業產業[9]。直到今日,好多潮州人繼續住喺威省嘅城鎮,例如北海、大山腳同峇都交灣。
另外,所有檳城唐人都識講馬來語,因為佢係馬來西亞嘅國語,同時亦係檳城所有學校嘅必修語言。大英帝國統治為檳城各地建立幾間英文同傳教士學校,有助提升檳城人英文水平[15]。
相比其他種族,華人對檳城街頭美食產生咗好大影響,東南亞其中一種出名嘅烹飪風格之一。檳城嘅各種中式菜式出名,包括炒粿條、檳城蝦麵同豬腸粉。出名嘅叻沙,一種土生華人融合菜嘅本地變體,喺CNN嘅世界50道最佳菜餚入面排名第7[16]。
檳城一啲主要嘅中國文化慶祝活動包括農曆新年、元宵節、盂蘭節同中秋節。
其中最大嘅係農曆新年,當中包括好多檳城獨特嘅慶祝活動。例如,玉皇大帝生日,俗稱「福建新年」,係喺農曆新年嘅第9日,會喺檳城被廣泛慶祝[17]。農曆新年喺檳城嘅慶祝活動仲包括標誌性嘅極樂寺嘅傳統亮燈、蛇廟嘅「觀火」儀式以及喬治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入面嘅幾間中國宗族房屋[18]。
衛塞節佛教徒慶祝由1949年以嚟喺檳城嘅佛教協會同寺廟嘅盛大遊行,花車描繪住大乘同上座部嘅傳統[19]。大多數佛教徒同道教徒慶祝清明節同中元節,以紀念佢哋死咗嘅親友。道教徒亦會喺檳城各個寺廟慶祝各種道教神靈嘅生日,例如關公誕辰同九皇爺誕。與此同時,基督徒慶祝 聖誕節同復活節,天主教徒亦會喺大山腳聖安納堂觀察聖亞納嘅諾維娜10日。
據說妝藝大遊行起源於20世紀初嘅檳城,之後傳播到馬來西亞半島其他地區同新加坡[20]。妝藝大遊行嘅檳城變體包括一個巨大嘅旗幟平衡喺一個人嘅額頭上。
由1950年代開始,每年12月都會喺喬治市市入面舉行一年一度嘅妝藝大遊行,以保留呢種獨特文化習俗[21][22][23]。
今時今日大多數檳城華人就讀華文學校、國立學校(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或者SMK)或者傳教士學校。近呢幾年嚟,傳統上本來迎合檳城外籍人士社區嘅國際學校亦喺檳城人入面變得越嚟越受歡迎[24]。
所以,檳城華人識多種語言,能夠使用馬來語、英文同華話或者其他中國方言(通常係個人嘅母語)。由於英國人喺檳城建立咗一個強大嘅英文教育體系,好多檳城人,特別係嗰啲喺傳教士學校讀過書嘅人,都有一定合理水平嘅英文能力[15]。華語亦喺年輕一代更加普遍使用,因為佢係檳城州華文學校嘅教學語言。
喬治市係馬來西亞華文教育體系嘅核心,1904年檳城孔聖廟中華國民型華文中學成立。佢係喺英屬馬來亞時期建造嘅第一間華文學校,亦係第一間以華語作為教學語言嘅學校。
時至今日,檳城嘅華文學校仍然以卓越嘅學術成就著稱。以下會列出檳城嘅公立同私立華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