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2月) |
功率模組(power module)可以將各個电力电子学元件(多半是功率半導體元件)放在同一封裝中。其中的功率半導體(稱為裸晶)會用銲接或是燒結的方式固定在乘載功率半導體的基板上,依需要提供熱接觸、電氣導通或是絕緣。分立功率半導體多半是TO-247或TO-220的塑膠包裝,相較起來,功率模組的功率密度較高,而且在許多領域中比分立元件要可靠。
有些功率模組中會包括單一的功率元件(例如MOSFET、IGBT、BJT、晶閘管、GTO、JET)或是二極管,不過大多數的功率模組中會包括多個互相連接的裸晶,以形成特定的電路,這個稱為拓樸。功率模組中也可能包括其他的元件,例如減小切換電壓超調的陶瓷電容,或是監控基板溫度的溫度感測器。常見的模組拓樸有:
有關功率模組和其他電路系統的連接,最傳統的是用螺絲鎖固的接觸,此外,也有用插針觸點(焊在印刷電路板上)、壓入式觸點壓到電路板上(電路板的貫孔)、內在提供對電路板壓力的彈簧觸點、或是利用純壓力接觸,讓兩塊耐腐蝕表面區域接合在一起[3]。 壓入式觸點有高可靠度,而且容易組裝,不用焊接[4],相較於壓入式觸點,彈簧觸點的好處是容易從電路板上拆下,而且是非破壞性的拆下,可以拆換數次(例如模組的檢測或是更換)[5]。壓入式觸點及彈簧觸點的缺點都是因為其電氣接觸面積小,電流額定也比較小,因此有些模組可能會將多個壓入式觸點或彈簧觸點並聯,以加大電流。
目前功率模組的技術發展趨勢是降低成本,提昇功率密度、提昇可靠度以及減少雜散元件的影響。雜散元件是在電路之間不想要的電容(雜散電容)或是導線之間不想要的電感(雜散電感)。若運用在逆變器上,這些可能會造成電磁輻射(EMR)。另一個雜散元件的缺點是對切換特性的影響,而且會加大切換損失。因此,製造商會設法減少雜散元件,並且維持低成本,而且和其他廠商的元件保持高度的相容性,以便成為替代料源 更進一步功率模組最佳化的主題是從熱源(裸晶)到散熱片之間的散熱途徑。熱需要通過許多不同的材質,例如焊錫、導熱絕緣基板、基板、散熱膏以及散熱片本體,最後才傳到像是空氣、或是水或油等液態介質中。新一代的碳化矽功率電晶體其功率密度更大,因此對熱傳的需求也會更大。
功率模組可以用在功率轉換的設備中,例如变频器、嵌入式電機驅動器、不间断电源、直流-交流電源供應及焊接機電源。
功率模組也用在可再生能源(風力發動機、太陽能發電)中的逆變器中,或是電動載具(EV)的動力來源。
第一個絕緣的功率模組是由Semikron在1975年導入市場(SEMIPAC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