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 |
---|---|
Taipe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 |
概要 | |
類型 | 展覽館 |
所屬國家/地區 | 中華民國(臺灣) |
地址 |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號 |
坐标 | 25°2′0″N 121°33′38″E / 25.03333°N 121.56056°E |
现居租户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
起造 | 1986年6月 |
竣工日 | 1989年11月 |
造价 | 新台幣22億元 |
托建方 | 榮民工程公司 |
所有者 | 中華民國經濟部 |
技术细节 | |
结构系统 | 鋼骨結構建築物(地上六層,地下二層) |
建筑面积 | 60,000 平方米 |
层数 | 6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沈祖海 |
其他信息 | |
公共交通 | 臺北捷運: 淡水信義線台北101/世貿站1號出口 |
网站 | |
www | |
地圖 | |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英語:Taipe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TICC)位在臺灣臺北市信義計畫區。1984年12月27日,行政院會議核可交通部送審之《興建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可行性研究報告》[1];1986年6月TICC動工興建,1989年11月完工;1989年12月4日,在「第十二屆亞洲大洋洲婦產科醫學會議」進入此建築、成為第一個在此處進行的國際會議的同時,也宣告正式啟用[2];最終,1990年1月8日[3],TICC成為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四合一建築範疇。
TICC除了提供工商界租用此建築進行各類型會議與展覽以外,也有設置餐廳及大會堂,是一項多功能的展會建築。在營運初期雖有遇到虧損之現象,但隨著台北世貿四合一建築的機能與台北101的興起,TICC也成為眾多會議、各類型演藝活動會、研討會、產品發表會之重點舉辦場地,至今每年約有八百餘場的各類會展在此地進行。截至目前為止,TICC也是國際會議協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 Convention Association,簡稱ICCA)與國際會議中心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gress Centres,簡稱AIPC)的會員。
樓層從2M延至6M、樓高26公尺,舞台寬約23公尺的大會堂,提供大型演講、研討會、藝文表演、演唱會、企業大型聚會時使用,座位可容納3122人,曾是台灣最大的室內會議場所,並擁有6種語言的同步口譯設備,許多國際性的大型會議與各類型演藝活動會選在此處舉辦。
依照規模,有大、中、小之分。其中,101、201等兩間大型會議室,挑高5.6公尺,設有專業隔板,可彈性分間使用,最大容納量達800人,此兩間會議室亦可搭建展覽攤位,舉辦小型展覽。 102、105、202、203及401等其他中小型會議室,可供舉辦50至200人的研討會。103會議室已改造為數位攝影棚,提供直播及錄影之創新數位會議服務。
逢大型研討會或展覽進行時,在一、二樓南北走廊區也會提供給廠商設置展覽攤位。一樓大廳兩側休息區也可租用,進行小型展覽。大廳服務台除提供諮詢服務外,備有會展季刊與各種導覽簡介,供參觀者索取。
有宴會廳、貴賓廳、翠庭與南軒、北軒、雅軒、悅軒等用餐廳室,目前是天成飯店集團承攬經營,名稱為「天成大飯店TICC世貿會館」,提供各類型宴會使用。各餐廳除提供館內展會活動所需的餐宴外,同時宴會廳、貴賓廳及南軒、北軒、雅軒、悅軒皆為餐會型會議室,可租用辦理頒獎典禮、研討會、記者會等各式活動。而在一樓有路易莎咖啡提供飲品、簡餐。
在1989年12月啟用的同時,知名景觀雕塑家楊英風完成了雕塑作品《天下為公》,放置於莊敬路入口大廳處,採用不鏽鋼材質的鏡面反射,希望將本身的圓融具足特色與環境、觀者相諧,進而達成天人合一之境[4][5][6]。
TICC正門與側門的問題,一向是很多參加會議或是參觀展覽者最容易誤判的地方,主要是因為規劃上的問題所致。TICC當初設址時,門牌號碼設在信義路五段1號;但是真正的正大門,不是信義路上屋頂設計的南側入口,而是與台北世貿中心展覽一館A區相鄰的東側入口大門[8]。同理,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國際貿易大樓也有類似之設計。
1989年TICC興建初期,接近竣工的階段,曾發生人員調度與分配的問題;於是同年7月28日,由經濟部世貿中心工作小組副執行祕書張祖光進行統籌,並接管TICC的所有營運業務,也化解了人事調度的問題[9]。
但是TICC啟用後的兩年間,因為使用率過低與經營虧損嚴重,一度遭到外界抨擊「國內會議中心」及「走不出國際舞台」等負面印象[10];這些問題直到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接手經營,並將其成為展覽與研討會的多功能建築、積極爭取國際會議來台辦理後,使之逐步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國際會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