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

季布
中郎將河东郡守
時代秦朝西汉
主君項梁項羽汉高祖劉邦漢惠帝呂后汉文帝
季姓
姓名季布
族裔漢族
本籍地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
出身地地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
出生不详
楚地
逝世不详
親屬
兄弟季心
其他親屬丁公
郎中中郎將河东郡守

季布(前220年—?),地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1],曾效力於項羽,並於多次戰役中嶄露頭角,擊敗劉邦軍隊。項羽敗亡後,被漢高祖劉邦懸賞緝拿。後在夏侯嬰說情下,劉邦饒赦了他,並拜他為郎中惠帝時,官至中郎將文帝时,任河东郡守

生平

[编辑]

项羽时期

[编辑]

季布與項羽同鄉,早年就以行俠仗義而聞名於地區。曾被項羽委任為統兵之將,表現出色,多次使劉邦軍團陷入巨大的困境。在項羽兵敗自刎後,劉邦下令懸賞千金舉國範圍之內搜捕季布,並且通告如果有幫助藏匿者,連罪三族。

躲避追捕

[编辑]

起初,季布躲藏在濮陽周氏處,情況緊急,周氏不得不向季布策劃道:“漢朝急急懸賞將軍,已經追蹤到臣家裡,將軍能夠聽信臣的話,臣就敢獻計;如果不能,臣願意先自刎在將軍面前。”於是季布就聽從了周氏的計策,周氏以轉讓勞工的名義方式,總共數十人全部送到魯國地區著名遊俠朱家那裡。

朱家明白這是季布,所以就全都接收下來安置於自己的農莊中。並且告誡其子:“田裡的工作都順著這個奴才的想法,給他喫的飯要跟你喫的一樣。”之後朱家便去往了洛陽登門拜訪汝陰侯滕公夏侯嬰。夏侯嬰熱情接待了朱家,歡飲數日之後,朱家因而詢問道:“季布犯了甚麼大罪,陛下抓他抓得那麼急?”夏侯嬰回答說:「季布好幾次幫項羽圍困陛下,陛下很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朱家接著追問:「您覺得季布是甚麼樣的人?」夏侯嬰說道:「賢能的人。」由此朱家向夏侯嬰分析道:「大家是各為其主,季布為項籍所用,是職責所在啊。項氏的臣子殺得完麼?現在陛下剛剛得到天下,獨以自己之私怨追殺一人,這表示出漢朝天下是多麼狹隘啊!且以季布的賢能,而漢朝抓得那麼急,他不北邊投靠胡人,就是南逃到百越罷了。妒忌壯士來資助敵國,這就是伍子胥楚平王鞭屍的理由了!您怎麼不好好地跟陛下說一下呢!」夏侯嬰聽取了朱家的建議,并以此成功地說服了劉邦將季布予以赦免。當時,眾人物都在議論、讚歎季布能以如此摧剛為柔,終然獲釋。朱家從此亦更加名重當世。

惠帝时期

[编辑]

惠帝時期,季布被封為中郎將匈奴冒頓單于曾向呂后致信求歡,出言不遜,其時大權在握的呂后看罷大怒,召集眾將領展開緊急軍事會議。上將軍樊噲吼叫道:「臣願領著十萬士卒,橫行於匈奴。」與會者為巴結呂后多附會其說,唯獨季布直斥道:「可以把樊噲斬殺了。當年,高祖率領四十萬人,還被匈奴圍困在平城,如今樊噲怎麼能用十萬人就能橫行匈奴呢?這是當面欺君!再說秦朝正因為對匈奴用兵,才引起陳勝等人起兵造反,國家滅亡。直到現在創傷還沒有治好,而樊噲又當面諛君,想要使天下動盪不安。」由於季布嚴肅而冷靜的分析深深折服了當場,呂后遂宣布散會,進貢馬車,與匈奴結好,保持和平。

文帝时期

[编辑]

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有一次,汉文帝听人说起季布的贤名,就想任用他做御史大夫,就召见了他。但是又有人说季布酒后难近。于是,季布就滞留了一个月。他向汉文帝阐明了不能偏听一家之言的道理后,就告辞回到了河东任上。

家族

[编辑]
  • 季布的弟弟季心,勇氣與膽量在關中也非常有名,季心待人恭敬謹慎,方圓數千里之內,士人都爭著願意為他盡死效力。他因殺了人而流亡到吳國之地,躲在袁絲家。他以服侍長輩之禮對待袁絲,像對待弟弟一樣照顧灌夫籍福等人。季心曾擔任過中司馬,中尉郅都也不敢不禮遇他。有很多年輕人經常冒充季心的名義在外行事。當是時,季心的勇氣,季布的信諾,皆著名於關中。
  • 丁公

考古发现

[编辑]

敦煌發現的唐朝抄本《捉季布傳文》叙述季布在陣上罵退漢王劉邦,在滅楚後懸重賞搜捕季布,但始終被他機智地逃生成功。此傳文另一特色是長達320韻,640行共4474字,是唐代以前最長的叙事詩,比東漢時期的《孔雀東南飛》長三倍,为魏晋南北朝的著名叙事诗《木蘭詞》的十三倍,比蔡琰悲憤詩》多九倍[2]

成語典故

[编辑]

成語一諾千金就是出自秦末民间流行的“得黄金百金,不如得季布一诺”谚语。[3]季布有一個同鄉曹丘生是一個辯士,喜歡結交權貴,藉以誇耀。季布聽說他跟竇長君很要好,便寫信勸告竇長君說:「曹丘生這個人,並非長者,還是不和他交往的好。」而曹丘生卻去請竇長君寫封信,介紹他去見季布。竇長君說:「季布不喜歡你,還是不要去吧。」曹丘生不聽,一定要去,竇長君只好寫了信。信先派人送去,季布一看,果然很生氣。後來曹丘生見了季布就說:「楚國人有句俗話說:『得黃金百金,不如得季布一言』,您怎會有這樣好名聲的呢?我們因為是同鄉,所以到處宣揚您的名聲,您為什麼這樣瞧不起我呢?」季布聽了覺得很高興,便好好的招待他,住了幾個月。

影視形象

[编辑]

动画形象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記/卷100》,出自司馬遷史記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漢書·卷037》,出自班固漢書

參考資料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季氏家譜. 中國家譜網. [2018-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1) (中文). 
  2. ^ 馮平、劉東岳、牛江濤.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青蘋果數據中心. 2014 [2015-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3. ^ 范进学. 法律与道德. 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8: 页59. ISBN 9787301210789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