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 (解放军)

李德生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排名第五)
任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至二中全会)
任期
1973年8月30日—1975年1月10日
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同时在任
主席毛泽东
前任林彪
继任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排名第六)
任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至二中全会)
任期
1973年8月30日—1975年1月10日
毛泽东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朱德张春桥董必武同时在任
主席毛泽东
继任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委员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任期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至198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任期
1969年4月28日—1985年9月22日
主席毛泽东(1969—1976)
华国锋(1976—1981)
胡耀邦(1981—1982)
总书记胡耀邦(1982—1985)
第1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任期
1985年11月-1990年4月
校长张震
继任张震
第5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任期
1970年4月-1973年12月
前任萧华
继任张春桥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16-04-24)1916年4月24日
 中華民國河南省光山縣
逝世2011年5月8日(2011歲—05—08)(95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民族汉族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获奖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195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解放勋章(1955年)
军事背景
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经历

李德生(1916年4月24日—2011年5月8日),河南信阳市光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及軍事將領,原正国级领导人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届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生平

[编辑]

军事生涯

[编辑]

李德生1916年4月24日出生于河南光山县大别山腹地柴山保李家坳(今属新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之中[1]。其在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不久改为红一军)[1],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亦有资料称系同年4月入团[1]),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同年李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川陕;1935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

抗日战争时期,李德生历任八路军129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通信排长、特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十团团长。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李德生先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及二野担任旅长、师长、十二军军长。

朝鲜战争爆发后,李德生在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曾担任了一段时间上甘岭战役的第一线总指挥指挥了十二军作战[3],参加了金城反击战[1]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1957年,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返回部队。

参政期间

[编辑]

1968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德生在安徽平息武斗、稳定局势的举措,受到毛泽东肯定,1969年,李德生被调到北京,先是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又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提名李德生作为“老中青三结合”当中的“中”的代表进入大会主席团。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1973年底,李德生被调到东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75年1月在十届二中全会上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1985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員。1990年离休。

离休生活

[编辑]

1990年4月,李德生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離休後他和其他人共同创办了旨在“宣传爱国精神、组织爱国工程、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并担任会长,还兼任中国滑冰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他還参加中共党史、军史研究工作,主编了《从郭兴福教学法到科技大练兵》,撰写了《李德生回忆录》和《军事思考录》等著作。

2011年5月8日15時20分,李德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中國官方對李德生的評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4]

评价

[编辑]

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编辑]

1970年12月下旬,在安徽布置工作的李德生突然接到中央办公厅的通知,飞回北京,毛泽东面见了他,要求他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由于李德生当时的职务较多(国务院业务组成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总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十二军军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他向毛泽东提出:“总政治部的事还管不管?”毛泽东非常干脆的表示一定要管,要他做好总政治部“承办批转”的作用。

辞去党的副主席

[编辑]

1973年底,李德生被调到东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74年8月26日至9月10日,王洪文京西宾馆主持召开各大军区负责同志会议,分别“批评帮助”李德生、许世友、韩先楚等人。李德生是“重点的重点”。王洪文在会上说:“对于批林批孔中各地揭发的问题,主席(指毛泽东)说,‘除若干同志外,有少数同志或多或少有些问题’,这个‘或多’就是指的李德生!” 王洪文、毛远新(沈阳军区政委)列举李德生“销毁黄、吴、李、邱的黑材料”、“‘九一三’后‘捂盖子’”等十几个问题,要李德生作出“交代”。李德生被迫作检讨,1975年1月十届二中全会上向毛泽东申请辞去党的副主席职务[5]

著作

[编辑]
  • 《李德生将军自述》,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7
  • 《李德生回忆录》,解放军出版1997年,人民出版社2012年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李德生. 中国网. 2002-09-22 [202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中文). 
  2. ^ 2.0 2.1 解放军报. 中央军委原委员李德生上将逝世(图). 新浪军事. 2011-05-09 [202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中文). 
  3. ^ 陈思. 深藏功与名——李德生指挥上甘岭战役始末. 世纪风采: 第36-42页 (中文). 
  4. ^ 李德生逝世. 凤凰网. 2011-05-08 [2011-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5). 
  5. ^ 祝庭勋/著 《李德生在动乱岁月》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国共产党职务
前任:
李葆华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员会第一书记
1971年1月-1975年5月
繼任:
宋佩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前任:
黄岩
安徽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1968年4月-1974年12月
繼任:
宋佩璋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
前任:
郑维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司令员
?-?
繼任:
陈锡联
前任:
蕭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969年11月-1975年1月
繼任:
张春桥
前任:
陈锡联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司令员
1973年12月-1985年6月
繼任:
刘精松
新頭銜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1985年11月-1990年4月
繼任:
张震上将
榮銜
新頭銜 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
1992年12月-2005年11月
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