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白杜爾·哈克

Maulana英语Mawlānā

烏白杜爾·哈克
白圖穆卡蘭清真寺第三任海推布
任期
1984–2007
頭銜海推布
个人资料
出生1928年5月2日
逝世2007年10月6日
國籍孟加拉
宗派遜尼派
法理哈乃斐派
母校德奧班德神學院英语Darul Uloom Deoband
高級職位

烏白杜爾·哈克孟加拉語উবায়দুল হক,英語:Ubaidul Haq 或 Obaidul Haq,1928年5月2日—2007年10月6日)是孟加拉国國家清真寺白图穆卡兰清真寺的第三任海推布[1]

早年生活

[编辑]

烏白杜爾·哈克於1928年5月2日出生於錫爾赫特縣扎奇甘傑烏帕齊拉,他曾於鄰近的比亞尼巴扎爾公眾學院(Biyanibazar Qawmi Madrasa)[註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學習阿拉伯語烏爾都語波斯語等語言,後在其父創立的蒙希巴扎尔學院(Munshibazar Ayeragaon Madrasa)學習兩年。1942年他入讀德奧班德神學院英语Darul Uloom Deoband,在賽義德·海珊·艾哈邁德·邁達尼英语Husain Ahmad Madani等學者指導下學習聖訓塔夫希爾英语Tafsir古蘭經的經注)[3]

工作

[编辑]

1950年,烏白杜爾·哈克加入了位於達卡的Bara Katara Hossainya Ashraful Ulum學院,在該處教授聖訓學,1952年成為達卡阿利亞學院(Dhaka Alia Madrasa)的教師,於1964年至1971年以聖訓專家(muhaddith)的身份教授聖訓學,1971年至1973年擔任該學院塔夫希爾系的助理教授,並在1973年至1979年擔任副校長[3]。1984年,時任孟加拉總統艾爾沙德任命哈克為該國國家清真寺白圖穆卡蘭清真寺海推布,之後哈克持續擔任此職,直到2007年逝世[4]。1986年,哈克兼任吉大港帕提亞帕提亞伊斯蘭大學英语Al-Jamiah Al-Islamiah Patiya的聖訓長老(Shaikhul Hadith),隔年亦於Sylhet's Jamia Kasimul Dargah學院兼任相同職務[3]

烏白杜爾·哈克是白图穆卡兰清真寺任期最長的海推布,2001年,當時執政的孟加拉國人民聯盟政府曾強迫他退休,不過他成功遞交請願推翻政府的決議而繼續留任[5]。哈克亦是國家伊斯蘭教法理事會(National Sharia Council)的成員,也擔任孟加拉伊斯蘭銀行英语Islami Bank Bangladesh Ltd、孟加拉伊斯蘭保險(Islami Insurance Bangladesh)等組織的伊斯蘭教法理事會主席[3]

觀點

[编辑]

1994年,烏白杜爾·哈克曾對部分孟加拉左翼政黨對西方非政府組織在當地傳播基督教的支持與同情,而產生一些對伊斯蘭教「不公平的行為」表示關切[6]。2003年3月21日,他與另一位孟加拉伊斯蘭學者、同時也是政治人物的法兹勒·哈克·阿米尼英语Fazlul Haque Amini發起了一場抗議美軍攻打伊拉克的大型反戰遊行,並在遊行中表示「美國將會漸漸佔領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中東所有盛產石油的地區。[7]」而在白圖穆卡蘭清真寺前一場有內閣官員參加的演講中,哈克甚至指美國總統乔治·沃克·布什是「世界上最可惡的恐怖份子」[8],主張應該發起對美國的聖戰[9]。另外,哈克也是反阿赫邁底亞運動的先驅之一,1993年,他以國際最後先知運動(International Khatme Nabuwat Movement, IKNM)[註 2]領導人的身份在達卡召開反對阿赫邁底亞的會議,宣布阿赫邁底亞不屬於穆斯林,呼籲政府禁止其出版刊物的權利,並禁止其擔任政府高級官職[4]

反恐

[编辑]

在2005年4月1日達卡一場由伊斯蘭神學者協會英语Jamiat Ulema-e Islam (F)主持的會議上,烏白杜爾·哈克與來自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的其他烏理瑪宣示了一道譴責恐怖主義伊斯蘭教令[1]。該年8月,孟加拉聖戰者組織英语Jamaat-ul-Mujahideen Bangladesh等激進組織在該國發動了連環爆炸案後,烏白杜爾·哈克主持了一場有上千人參加的禱告與反恐活動,他指出策劃爆炸事件的恐怖分子是伊斯蘭教與人民的公敵,所有穆斯林均有責任挺身反對以伊斯蘭之名殺傷無辜民眾的恐怖份子[10]

註釋

[编辑]
  1. ^ 公眾學院英语Qawmi Madrasa是孟加拉的一種伊斯蘭學校,其資金來源為大眾捐獻,不接受政府的補助[2]
  2. ^ 阿赫邁底亞派相信十九世紀時自稱爾薩轉世的米尔扎·古拉姆·艾哈迈德穆罕默德之後的先知,IKNM則堅信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先知,而將阿赫邁底亞派視為異端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Islam has no relation with terrorism: ulama (1). The Milli Gazette. The Milli Gazette. 2005-04-30 [2016-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6). 
  2. ^ Bano, Masooda. Allowing for Diversity: State-Madrasa Relations in Bangladesh (PDF). Working Paper 13. Religions and Development. 2008 [2018-08-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12). 
  3. ^ 3.0 3.1 3.2 3.3 Khatib Obaidul Haq passes away. 1 (1) (The Daily Star). The Daily Star英语The Daily Star (Bangladesh). 2007-10-08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0). 
  4. ^ 4.0 4.1 Jawad Syed, Edwina Pio, Tahir Kamran, Abbas Zaidi. Faith-Based Violence and Deobandi Militancy in Pakistan. Springer. 2016: 439 [2018-08-29]. ISBN 13499496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9). 
  5. ^ Lipton, Edward P. Religious Freedom in Asia. Nova Publishers. : 12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6. ^ Islam, Saidul. The role of NGOs in promoting Christianity: The case of Bangladesh. Intellectual Discourse. 2001, 9 (2): 1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7. ^ Bangladesh Protests and Demonstrations. South Asia Terrorism Portal. [2016-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2). 
  8. ^ Salah Uddin Shoaib Choudhury英语Salah Choudhury. Yesterday’s Prophecy And Today’s Bangladesh. Countercurrents.org. 2007-04-30 [2018-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4). 
  9. ^ Sanjay Bhardwaj. The Rites Of The Passage: Rise Of Religions Politics in Bangladesh (PDF).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1-23. 2004 [2018-08-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8-29). 
  10. ^ Thousands raise hands to almighty during jumma to get rid of suicide bombings. BDNews24. BDNews24. 2005-12-08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