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居安会院圣若翰洗者堂 Saint-Jean-Baptiste au Béguinage Sint-Jan-de-Doper op Het Begijnhof | |
---|---|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比利时布鲁塞尔 |
坐标 | 50°51′9.73″N 4°21′1.68″E / 50.8527028°N 4.3504667°E |
宗教 | 罗马天主教 |
总教区 | 天主教梅赫伦-布鲁塞尔总教区 |
祝聖 | 1676[1] |
功能状态 | 堂区 |
遗产指定 | 比利时登记遗产,1936年3月5日 |
建筑详情 | |
建筑师 | 卢卡斯·法德勒布 |
建筑类型 | 教堂 |
建筑风格 | 巴洛克 |
奠基 | 1657年[1] |
詳細規格 | |
長度 | 20米(66英尺) |
寬度 | 62米(203英尺) |
中殿寬度 | 13米(43英尺) |
尖塔 | 1 |
地圖 | |
![]() |
贝居安会院圣若翰洗者堂(法語:Saint-Jean-Baptiste au Béguinage, 荷蘭語:Sint-Jan-de-Doper op Het Begijnhof)是一座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罗马天主教教堂。该建筑由佛兰芒建筑师卢卡斯·法德勒布设计,是17世纪受意大利影响的佛兰芒巴洛克风格的著名例证。该堂曾是布鲁塞尔贝居安会院圣母会院( Notre-Dame de la Vigne)的一部分。
贝居安修会是一些过着共同生活,但不受永久誓言束缚的平信徒妇女。在布鲁塞尔存在三个贝居安会院,其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圣母会院于1247年建于城墙外[2],靠近今天的贝居安会院广场(Place du Béguinage/Begijnhofplein)。会院包括会士住宅,设有磨坊、洗衣房、花园和菜园,周围环绕着围墙。[3] 会士们建立了一个收容所,和一个供奉葡萄园圣母的小堂,作为礼拜的场所。
在13世纪末,这个贝居安会院已经发展到1200名会士,在同一地点修建了一个较大的哥特式教堂,即现今的建筑所在地。她们纺织羊毛,从16世纪开始,又开始制作花边。从一开始,贝居安会院街(rue du Béguinage/Begijnhofstraat),构成这个以拉肯街(rue de Laeken/Lakensestraat)为底边的巨大的三角形区域的主轴线。介于拉肯街和柴火码头(Quai au Bois à Brûler/Brandhoutkaai)之间的区域,在中世纪被称为贝居安会院区。
贝居安修会在1797年法国统治期间被取缔。其原址逐渐被分割,铺设了街道。收容所则被改建为疗养院。
1998年,难民Semira Adamu惨遭驱逐,死于警察暴力后,引发了政治难民申请人从1998年10月到1999年1月占领教堂[4]。
以前的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有三个中殿,一个耳堂。在1584年“布鲁塞尔加尔文主义共和国”(从1577年到1585年)期间,被加尔文主义者摧毁[5][6]。贝居安修会决定采用巴洛克风格,来重建他们的教堂。该堂始建于1657年。该建筑由佛兰芒建筑师卢卡斯·法德勒布设计[7],是17世纪受意大利影响的佛兰芒巴洛克风格的著名例证。它的外立面被认为是比利时最美丽的立面之一。教堂在2000年11月被大火蹂躏后恢复了原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