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輪椅籃球比賽 | |
---|---|
![]() | |
比賽場館 | 倫敦奧運籃球館(小組賽) 北格林威治體育館(小組賽、淘汰賽) |
日期 | 8月30日至9月8日 |
参赛选手 | 264位選手,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 |
2012年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輪椅籃球比賽 ![]() | ||||
---|---|---|---|---|
賽事 | ||||
男子 | 女子 |
2012年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輪椅籃球比賽由8月30日至9月8日在倫敦奧運籃球館及北格林威治體育館舉行,本項目共產生2面金牌。
輪椅籃球在1960年的第一屆殘奧會已經成為其中一個項目,而女子輪椅籃球亦在1968年成為正式項目[1]。而澳洲男子隊及美國女子隊將會衛冕冠軍。
輪椅籃球比賽會根據球員的殘障種類及程度分成8級,並用分數表示。每一級的分數會相差0.5分,最低為1.0分、最高為4.5分。而殘障程度愈高,分數愈低。
而在輪椅籃球比賽中,每一隊在場上的總分數不能夠超過14分。
本屆輪椅籃球比賽共有兩個項目。分別是男子及女子項目,男子有12支隊伍、而女子則有10支隊伍。
本屆輪椅籃球比賽共有264名球員,分別是男子144名及女子120名。而每個國家或地區最多只可以有一支男子及一支女子隊伍進行比賽。
每位球員都必須得到IWBF國際評級系統的評級,並於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期間參加最少一項IWBF輪椅籃球比賽[2]。
資格賽 | 出線資格 | 名額 | 備注 | 獲得的國家 |
---|---|---|---|---|
東道主(![]() |
不適用 | 1個 | ![]() | |
2010年IWBF輪椅籃球世界錦標賽[3] | 本身不具出線資格 | 0個 | 在世界錦標賽獲得前7名的國家會為所屬區域得到一個名額,而名額將會按該區域的比賽決定 | 非洲區:0個 美洲區:2個 亞洲及大洋洲區:1個 歐洲區:4個 |
2010/2011年度IWBF輪椅籃球地區性比賽 | 2011年非洲區冠軍[4] | 1個 | 未使用的名額將會交回IWBF,在得到殘委會批准後作酌情處理或舉行資格賽 | ![]() |
2011年美洲區前3名[5] | 1+2個 | ![]() ![]() ![]() | ||
2011年亞洲及大洋洲區前2名[6] | 1+1個 | ![]() ![]() | ||
2011年歐洲區前5名[7] | 1+4個 | ![]() ![]() ![]() ![]() ![]() |
資格賽 | 出線資格 | 名額 | 備注 | 獲得的國家 |
---|---|---|---|---|
東道主(![]() |
不適用 | 1個 | ![]() | |
2010年IWBF輪椅籃球世界錦標賽[3] | 本身不具出線資格 | 0個 | 在世界錦標賽獲得前5名的國家會為所屬區域得到一個名額,而名額將會按該區域的比賽決定 | 非洲區:0個 美洲區:2個 亞洲及大洋洲區:1個 歐洲區:2個 |
2010/2011年度IWBF輪椅籃球地區性比賽 | 2011年非洲區冠軍 | 0個 | 由於沒有舉行賽事,故名額收回 | |
2011年美洲區前3名[5] | 1+2個 | 未使用的名額將會交回IWBF,在得到殘委會批准後作酌情處理或舉行資格賽 | ![]() ![]() ![]() | |
2011年亞洲及大洋洲區前2名[6] | 1+1個 | ![]() ![]() | ||
2011年歐洲區前3名[7] | 1+2個 | ![]() ![]() ![]() | ||
資格賽[8] | 冠軍 | 1個 | 填補非洲區空缺 | ![]() |
● | 比賽 | ● | 決賽 |
8月 / 9月 | 29日 週三 |
30日 週四 |
31日 週五 |
1日 週六 |
2日 週日 |
3日 週一 |
4日 週二 |
5日 週三 |
6日 週四 |
7日 週五 |
8日 週六 |
9日 週日 |
---|---|---|---|---|---|---|---|---|---|---|---|---|
男子 | ● | ● | ● | ● | ● | ● | ● | ● | ● | |||
女子 | ● | ● | ● | ● | ● | ● | ● | ● |
排名 | 国家/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總數 |
---|---|---|---|---|---|
1 | ![]() |
1 | 0 | 0 | 1 |
1 | ![]() |
1 | 0 | 0 | 1 |
3 | ![]() |
0 | 2 | 0 | 2 |
4 | ![]() |
0 | 0 | 1 | 1 |
4 | ![]() |
0 | 0 | 1 | 1 |
總數 | 2 | 2 | 2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