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6月23日) |
上海理工大学 | |||
---|---|---|---|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校训 | 信义勤爱 思学志远 | ||
创办时间 | 1906年(沪江大学)追溯概况请见下文“校史接续” | ||
学校标识码 | 4131010252 | ||
学校类型 | 公立大學 市属重点大學 | ||
党委书记 | 王凌宇 | ||
校长 | 丁晓东 | ||
教师人數 | 1000多人 | ||
学生人數 | 24000多人 | ||
校址 | 中国上海 31°17′24″N 121°33′08″E / 31.290124°N 121.552256°E | ||
校區 | 市区及郊区约1500亩 | ||
隶属 | 上海市 | ||
網站 | http://www.usst.edu.cn | ||
|
上海理工大学(英語: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縮寫:USST),简称上海理工、上理,是一所位于中国上海的公立大学。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1]
学校有军工路与复兴路2个校区。军工路校区位于上海中环城市高架路与黄浦江之间,原为美国弗吉尼亚州浸会创办的沪江大学校址。1952年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停办,在军工路原址改办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复兴路校区位于上海城市繁华地带的徐汇区,紧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是原同济医工学堂和中法国立工学院旧址,后发展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5月,同属机械工业部的华东工业大学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
主校区(军工路校区)坐落于上海市东北部、中环线和黄浦江之间,毗邻复兴岛和共青森林公园。校园绿树环抱,红墙晖映,拥有上海高校规模最大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群。军工路校区,原属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沪江大学被撤销;位于徐汇区的复兴路校区,源于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60年在沪江大学的旧址上建立了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改名为华东工业大学,1996年5月,华东工业大学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上海理工大学。 1999年,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并入学校。7月,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两所学校仍为独立招生)。2015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与其他医科院校合并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不再受上海理工大学管理。
学校设有18个学院、2个教学部,30个研究所,12个研究中心和4个研究院。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300余人,本科生17700余人。2013年在校国际生1000余人。学校根据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 ,现有59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含自设);22个一级学科、9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硕士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17个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有“工业过程自动化”(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共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光学仪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和“能源动力工程实验中心”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光学工程”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学校有“微创医疗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光学仪器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印刷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光学系统”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传播科学”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精密磨削技术”、“环保制冷剂应用研究”、“汽车底盘机械零部件强度与可靠性评价”、“精密光电测试技术与仪器”、“数控机床优化技术”5个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4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5个、机械工业重点学科7个。上海理工大学目前成立了美国文化中心,德国文化中心,日本文化中心等国际交流中心。
上海理工大学坐落于上海市东北部、中环线和黄浦江之间,毗邻复兴岛和共青森林公园。校园绿树环抱,红墙晖映,拥有目前上海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群。校园内有31幢单体建筑(其中复兴路校区1幢)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录,10幢同时列入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沪江大学于1906年至1948年间共建有校舍及教职员工住宅、宿舍和各种辅助用房50余幢,大部分建于1937年前。解放以后因学校基建的需要,陆续拆除了一些沪江大学建筑物,但仍保留了沪江大学主要的建筑36幢,是目前上海保存较为完好的教会学校建筑群。这批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沪江大学历史建筑或处于绿树浓荫之中,或与现代建筑相晖映,成为上海理工大学一道靓丽的景观。
|
|
学校以科研促教学和以科研服务社会,科研项目包括“863”计划、“973 ”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上海市经委认定为“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集聚了一批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研发机构和企业,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搭建了平台。
|
|
位于杨浦区的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1951年2月,沪江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校务由余日宣、蔡尚思主持。1952年秋季,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科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而校址移归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
原上海机械学院是上海理工大学的主要前身,上理在2006年举办百年校庆,正式追溯民国时期的沪江大学为最早前身。部分人士认为上海理工大学与沪江大学的唯一联系是启用了原有的沪江大学校舍而并非继承者(沪江大学的實際繼承者為國民政府時代13所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於1950年代大陸易幟後在香港續辦的香港崇基學院-也即現在的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部分)。沪江大学原档案在1952年秋的院系调整后悉数归入上海市档案馆,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只收藏有部分海内外沪江大学校友和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的捐赠。上海机械学院的直接前身可追溯到1953年在沪江大学原址设立的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机器制造学校和上海工业管理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升格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上海机械学院。上海机械学院在新中国科学界影响范围颇广,诸多教科书今编者仍沿用该校名。
1985年1月20日,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成立。1985年4月,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被民政部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滬江大學在台灣的校友於1958年在台北市成立滬江高級中學;滬江大學香港同學會亦在1986年為紀念母校八十周年校慶而於港島東區康山創辦滬江小學。
1988年,台湾、香港、上海三地沪江校友联合上海机械学院在沪江大学原址设立上海机械学院沪江城中区商学院(暨复办沪江大学商科);沪江人奔走相告,庆祝沪江自此有了“商科”一脉得以存世,沪江大学校友捐款、捐设备甚至派员担任教师。沪江大学以文理商著称于世,城中区商学院也是沪江大学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学院,历届校友非但在商业财经界颇多建树,而且远及港台欧美也不乏名家和实业巨子,影响遍及五洲。值得一提的是,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抗日烈士刘湛恩之女刘光坤及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副总干事喻超等多位沪江大学校友,都曾受聘沪江城中区商学院担任过教职。这个商科,后来发展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从而延续了沪江的文脉,堪称沪江大学和今日上海理工大学间的一“脉”相承和接续。
1991年11月10日,时值沪江大学85周年校庆,300多位海内外沪江校友重返校园(上海机械学院),深情缅怀刘校长的坚贞品格和光辉业绩。是日,图书馆再度被命名为“湛恩纪念图书馆”(1948年至1952年曾被命名),并举行刘湛恩塑像暨湛恩纪念图书馆揭幕典礼。首先,新老校友齐唱沪江大学英文校歌《Shanghai will shine to night》。接着,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谢希德、陆增镛、徐雅玲、司徒金城等七位知名校友为典礼剪彩。谢希德和上海机械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康民等为“湛恩纪念图书馆”揭幕,一块黑底绿字的“湛恩纪念图书馆”匾额赫然呈现于众人眼前,这次它是由著名书法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题写。揭幕仪式上,有沪江大学校友会会长、校友代表、刘湛恩的子女等先后发言。他们面对安放在图书馆大厅内的刘校长塑像,深情缅怀其毕生的丰功伟绩,重提其所倡导的“沪江大家庭”精神,并寄语全体在校学生,踏着前人足迹,发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锐意进取,开创未来。之后,新老校友再次咏唱沪江大学校歌。其情之切,其意之浓,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昔日刘校长主政沪江时的岁月。
1993年3月,上海机械学院《沪江青年》杂志改版为《沪江青年报》,出版至今。作为学校团委机关报、学生官方媒体,沪江青年报以“思想、良知、责任”为报铭、“自由思想,活力沪江”为口号,传承沪江文化,致力成为校园主流声音。
1994年3月18日,原沪江大学校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1994年,上海机械学院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英文校名为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校名开头用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为了传承前身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的文脉底蕴。
2001年,台湾沪江高级中学代表团访问上海理工大学。
2005年,上海理工大学设立沪江学院,开设大学预科汉语、商务汉语、基础汉语、HSK考试辅导等课程,为港澳台及海外留学生提供国际教育及文化交流服务。2005年11月8日,由上海理工大学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党委宣传部对其进行指导的官方论坛“尚理沪江”BBS论坛正式开通。
2006年,在原沪江大学校址办学的上海理工大学,得到国家教育部的认可,正式将沪江大学作为学校前身;10月28日,上海理工大学举办盛大庆典,喜迎100周年校庆,上海市市长韩正出席校庆典礼并致辞;海内外沪江校友齐聚上海理工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香港校友还捐给沪江学院100万元港币。沪江大学校训为“信义勤爱”,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时定校训为“信义勤爱,思学致远”,学校四条干道也分别被命名为“之信大道”、“之义大道”、“之勤大道”、“之爱大道”。
2007年,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和香港沪江小学结为姊妹学校;2008年,上海理工大学代表团应邀出席台湾沪江高级中学50周年校庆。
2008年4月7日,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沪江大学第一任中国籍校长刘湛恩殉难70周年纪念日,学校档案馆举办刘湛恩烈士生平图片展。
2010年3月29日,杰出校友、毕业于沪江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的原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为上海理工大学沪江文化研究所成立揭牌并被聘请为沪江文化研究所顾问。该所和档案馆、校史研究室合署办公。
2011年3月22日,经上海市社团局批准,“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正式变更登记为“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沪江大学校友会全部档案资料悉数归入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沪江校友通讯》的编辑也改由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为主,沪江大学校友会为辅。10月29日,上海理工大学建校105周年校庆当天,以若干幢沪江大学教授别墅为依托,位于军工路北校区核心位置的沪江国际文化园正式开园;该园重现了原沪江大学历史保护区风貌,园内设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北欧七大文化交流中心,将成为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国际文化学习、体验基地。
2012年12月8日,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革命烈士刘湛恩之女,校名誉教授刘光坤女士将珍藏多年的刘湛恩革命烈士证明书捐赠给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学校举行隆重的受赠仪式。刘湛恩烈士墓位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在军工路校园中则保存有烈士故居,每年清明节开展纪念刘湛恩烈士的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传统项目。
2013年,上海理工大学代表团访问台湾沪江高级中学。
上海理工大学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合并和改名,该校最近一次合并是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
与该校相关的四所高校为:
2016年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召开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共建高校大会。会上公布了“十三五”期间,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16所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25所高校名单,上海理工大学正式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