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式教學

主題式教學(Thematic teaching)是在課程單元、一個或多個課程中選定一個主題,以此主題開展相關的教學內容。主題式教學常常是跨領域的,會強調各學科和日常生活中知識的關係。例如主題式教學若以「圓」為主題,可以探討圓的數學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圓的物體,製作以圓為主題的圖畫等。

主題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一個總體層面的問題[1]。主題式學習和跨領域教學英语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或整合式教學、專題研習現象式教學英语phenomenon-based learning有密切的關係。主題式教學常用在小學或初級中學中,以小組為基礎的方式進行,不過此方法在中學或成人學習中也一様的重要。主題式教學有個假設:學習者若可以將新的資訊及整個課程將其自身的生活、經歷及群體連結,會有最好的學習效果[2]

步驟

[编辑]
  • 選定題材:需選擇學生有興趣,且和課堂有關的主題題材,有些作法中,是由學生選擇主題題材,因為成功的主題式教學需要教師的研究以及準備,此一主題也要是教師有興趣的。
  • 進行研究:有效的跨學科主題式教學需要教師大量的知識以及準備。若在設計相關活動及課程時,沒有廣泛的知識基礎,主題式教學會變成和主題關係不強,隨機選擇的活動,無法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 設計和題材有關的核心問題:核心問題是開放式,需要動腦筋,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核心問題會將重點放在對主題的探究,幫助教師選出和主題有關,最重要的事實及概念,並且將準備工作集中在此部份[3]
  • 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回答核心問題的教學單元以及活動:教師需選擇和主題有關的教學及學習策略、活動、課堂材料及經驗,引導學生回答核心問題。策略可以是個別的,或是集合性的,強調像是閱讀、寫作以及報告的能力。

參考資料

[编辑]
  1. ^ Resor, Cynthia Williams. Exploring Vacation and Etiquette Themes in Social Studies, Primary Source Inquiry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7: 10–11. ISBN 978-1-4758-3198-6. 
  2. ^ Robin, Fogarty.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Other Curriculum Models for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lassroom. NY: Corwin. 1997: 160. ISBN 978-1-57517-067-1. 
  3. ^ McTighe; Wiggins. What Makes a Question Essentia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