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中的法律相關內容
僅供參考,並
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法律相關的幫助或意見,請諮詢所在
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從業人士。詳見
法律聲明。
交通违法是指车辆驾驶员在行驶中出現的违法行为[1]。交通违法行为会威胁道路安全,进而导致交通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19年发布的数据,前十大交通违法行为包括:未按规定让行、违法超车、违法会车、违法倒车、违法变道、违法占道行驶、违法停车、违法掉头、违法抢行、未保持安全车距。[2]
对于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分为现场处罚和非现场处罚,前者是指执勤的交通警察现场查获的交通违法行为;后者是指电子警察拍摄的违法行为[3]。此外,有些交通执法机关也接受公众提交的使用手机、行车记录仪等录像设备记录的视频作为证据进行处罚[4]。
常见处罚方式包括(可单处或并处):[5]
- 行政处罚:
- 警告:若行为人违法情节轻微,执法机关会对其处以口头或书面警告,意在使行为人引起警惕,防止其继续违法;[6]
- 罚款:行为人需要以指定方式缴纳一定数额货币作为处罚,如果未能按期交款,则可能还须缴纳滞纳金;
- 记分:根据具体违法行为,行为人会被记录一定的分数,若分数达到一定数值,其驾驶证会被暂扣,需要参加学习等才能恢复,也有可能直接吊销其驾驶证;
- 暂扣驾驶证:在一段时间内取消行为人驾车资格的处罚,待期满或行为人接受学习或满足其他条件后方可恢复驾车资格;
- 吊销驾驶证:取消机行为人驾车的资格的处罚,且可能在一定期限内或永久性禁止其重新考取驾驶证;
- 行政拘留:若行为人有较为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执法机关可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人身自由作为处罚;
- 刑事处罚:若行为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触及刑法(例如醉酒驾车或在产生严重后果的交通事故中负有主要责任),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