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号 | |
---|---|
概述 | |
类型 | 全欧快车(1967–1983) 城际列车(1983–1987) 欧城列车(1987–2002) |
状态 | 停运 |
运营地区 | 荷蘭、 德国、 瑞士 |
开行日期 | 1967年5月28日 |
停运日期 | 2002年12月14日 |
继承 | 城际快车(非命名)、拉埃提亚号 |
前运营商 | 德国联邦铁路/德国铁路 瑞士联邦铁路 |
始发站 | 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 |
终到站 | 慕尼黑火车总站/库尔车站 |
运行距离 | 887公里/985公里 |
运营模式 | 每日开行 |
技术 | |
轨距 | 1,435毫米(4英尺8+1⁄2英寸) |
电气化 | 1500伏直流电(荷兰) 15千伏16⅔赫兹交流电(德国、瑞士) |
伦勃朗号(荷蘭語:Rembrandt)是曾经运行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至德国慕尼黑及瑞士库尔一班国际列车所使用的名称,由德国联邦铁路及瑞士联邦铁路在1967年至2002年间共同经营。其命名源自活跃于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註 1]。列车自开行以来曾先后被纳入全欧快车、城际列车及欧城列车等类别,直至2002年停运。
随着连接荷兰至德国边境的奥博豪森-阿纳姆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伦勃朗号遂于1967年5月28日起作为仅搭载一等车厢等级的全欧快车(TEE)类别开行[註 2]。作为当时运营于该线路的三班全欧快车之一,伦勃朗号在阿姆斯特丹的发车时间设于中午,介乎于早晨发车的莱茵之金号及傍晚发车的莱茵-美因号之间[註 3]。此外,伦勃朗号可在曼海姆火车总站与全欧快车赫尔维蒂亚号实现中转,从而提供由阿姆斯特丹经莱茵河谷至苏黎世的中班全欧快车接驳服务,与其对应的是早班离开阿姆斯特丹的全欧快车雪绒花号,后者途经布鲁塞尔及卢森堡至苏黎世[註 4]。
伦勃朗号在开行初期使用莱茵之金型车厢,这是德国联邦铁路在1962年专为长途列车莱茵之金号所设计及稍作改进的型号,它们也成为德国联邦铁路所担当的全欧快车或城际列车的车厢规范,最高运行速度可达200公里/小时[註 5]。其餐车由德国卧铺车及餐车公司(DSG)提供运营[註 6]。在牵引机车方面,列车在荷兰境内使用荷兰铁路1100型电力机车担当本务;德国境内最初则使用德国联邦铁路112型电力机车担当,1970年后又更换为德国联邦铁路103型电力机车。两国之间的机车换挂工作在埃默里希完成。
伦勃朗号是首班经停巴登-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的全欧快车[註 7]。其北行班次于早晨由慕尼黑发车前往阿姆斯特丹,从而提供早班服务,作为既有的午班全欧快车莱茵之箭号的补充服务。1979年5月27日,随着赫尔维蒂亚号转变为城际列车类别,伦勃朗号撤销了与其的中转接驳[註 8],并将曼海姆停站替换为达姆施塔特停站[註 9]。1980年6月1日,列车运行线路的南段被缩短至斯图加特始发及终到[註 6]。
伦勃朗号作为全欧快车类别的运营在1983年5月28日终结。翌日,其运行线路的南段被进一步缩短至法兰克福始发及终到,列车也开始转变为搭载二等车厢运行的城际列车(IC)类别,并继续提供一节完整的餐车服务[註 10]。列车也因此而获得IC122(北行)/123(南行)的车次编号[註 11]。
当欧城列车(EC)网络在1987年5月31日面世后,伦勃朗号作为莱茵之金号的继任者被纳入的这一类别,并将其于瑞士的始发/终到站由日内瓦变更为库尔。伦勃朗号原本的路线则由另一班欧城列车弗兰斯·哈尔斯号担当。随着瑞士联邦铁路全新的EC90系车厢于1991年投产,伦勃朗号遂将全列编组更换为这一系列,当中包括一节编号为Apm 19型的全景座车。如同莱茵的黄金号在1962年至1976年搭载的观景座车一样,全景座车的设立为乘客在旅途中观赏莱茵河沿岸的景色提供了便利,只是其设计有别于莱茵之金号的观景天窗设计。
2002年12月14日,阿姆斯特丹至巴塞尔间的列车服务被不命名城际快车(ICE)类别取代,伦勃朗号就此成为历史[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