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目前正依照National Guard Forces Command上的内容进行翻译。 (2020年2月7日) |
俄羅斯聯邦國家近衛軍作戰部隊 Войск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гварди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
---|---|
存在時期 | 2016年4月15日 – 至今 |
國家或地區 | 俄羅斯 |
效忠於 | 俄羅斯總統 |
部門 | 俄羅斯聯邦國家近衛軍 |
種類 | 國民警衛隊 |
規模 | 約340,500人[1] |
格言 | 時刻保持警覺!(俄语:Всегда на страже!) |
專用顏色 | 栗紅色 |
紀念日 | 3月27日 |
參與戰役 | 北高加索叛亂 (2009-2017) 驅散俄羅斯抗議示威活動 (2017-2018) 驅散俄羅斯反普丁示威 (2021) 俄烏戰爭 (2022至今) 驅散2022年俄罗斯反战抗议活动 |
指挥官 | |
現任指揮官 | 維克托·佐洛托夫大將 |
標識 | |
一式佩章 | |
二式佩章 | |
三式佩章 |
俄羅斯聯邦國家近衛軍作戰部隊(俄文: Войск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гварди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俄文簡稱:ВНГ России)成立于2016年4月5日,是俄羅斯聯邦國家近衛軍(俄语: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войск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гварди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缩写为Росгвардия)下屬的作戰部隊。其目的是維護俄羅斯聯邦的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以及維護俄羅斯公民的權益。國家近衛軍作戰部隊由原屬俄羅斯聯邦內務部(俄语: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внутренних дел,缩写为МВД)的內衛部隊改編而來,其紀念日為3月27日。[2]
國家近衛軍作戰部隊依照部隊的裝備類型、任務方式可以分為普通部隊,作戰用途部隊,特別機動部隊,特別用途部隊四類。
俄聯邦國家近衛軍作戰部隊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俄羅斯沙皇國時期的特轄區管。1566年,沙皇伊凡四世實施特轄區制,並從沙特轄區中(Орричина)招募1000名軍人組成效忠於沙皇本人的“特轄區管”(Опричник)。隨後,“特轄區管”人數擴大到6000餘人,並改稱“特轄軍”(Опричные войска)。同時,伊凡四世在沙皇國南部邊界設立“居民團”(Жилые полки)負責邊境守衛。“特轄軍”和“居民團”為今日之國家近衛軍之肇始。1972年特轄區制廢除後,“特轄軍”也被裁撤,但守衛邊境的“居民團”卻得以保留。到了俄羅斯帝國時期,彼得大帝組成了“駐防軍”(Гарнизонные войска),由城市裡的退役軍人和老弱兵將組成。取代了之前由居民團和哥薩克承擔的邊境守衛任務。
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立以後,1992年9月24日,俄聯邦發布法律N 3534-1《關於俄羅斯聯邦內務部作戰部隊》(«О внутренних войсках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внутренних де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宣布俄聯邦內務部內衛部隊正式成立。俄聯邦內衛部隊由駐紮在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領土上的蘇聯內衛部隊改組而來。據俄羅斯前副總統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鲁茨科伊回憶,在1990年代早期政府高層就有建立國家近衛軍的想法並加以討論。
作為俄聯邦國家近衛軍的一份分支,國家近衛軍全國總指揮兼任作戰部隊總司令。因其部隊由原內務部內衛部隊改組而來,基本繼承了其原組織結構,總員額約17萬人。國家近衛軍作戰用途部隊的基本單位為獨立作戰用途旅,比照陸軍的獨立摩托化步兵旅,為含有摩托化步兵,炮兵,防空,工兵,通信,偵查等分隊的諸兵種合成旅級單位。其主體:摩托化步兵營(或團)裝備有輕型裝甲車輛(BMP裝步戰車,BTR裝甲運兵車,或輕裝甲運輸車),具備一定的機動作戰的能力。但相比陸軍摩托化步兵單位,作戰用途旅沒有裝備坦克和長身管自行火砲或火箭炮,其裝甲車輛也多為舊式,後勤保障能力薄弱,只堪執行二線戰場或低烈度交戰之用。除常規部隊外,國家近衛軍中央和各軍區均編成有特種部隊單位,以備特種作戰之所需。
目前國家近衛軍作戰部隊共組建了直轄於中央的獨立作戰用途師和9個獨立作戰旅(番號為21,33,34,22,46,50,49,102,112)。每個獨立作戰用途旅下轄四個營或兩個團,以及1個砲兵營(防空炮和/或迫擊砲),偵查兵連,狙擊兵連,戰鬥工兵連,交通和戰鬥管制連,安保連,維修連,汽車連,物資保障連,衛生連,核生化防禦排,軍犬訓練和管理排等獨立單位。在實際運用中,部隊的編制往往作出調整,增編或縮編甚至取消部分單位。如駐紮在北高加索地區的第46,50,49,102旅,克里米亞的第112旅,增編了數個獨立營或獨立特殊機動營/團分散駐紮以維護熱點的地區穩定。這些旅雖然仍以作戰用途旅冠名,但強化了快反和維安功能,弱化了正面交戰的能力。
2016年時,國家近衛軍作戰部隊中央直屬單位由以下單位組成[3]:
國家近衛軍作戰部隊在全國劃分為7個軍區,統領軍區內個類型的部隊和附屬軍事單位。自2016年國家近衛軍成立以來,對原內衛部隊的整編在不斷進行中。2017年編制如下:[4]
榮膺朱可夫勳章的奧爾沙-興安紅旗國家近衛軍中央軍區,總部:莫斯科
榮膺紅星勳章的國家近衛軍西北軍區,總部:聖彼得堡
伏爾加軍區,總部:下諾夫哥羅德
北高加索和南部軍區,總部:頓河畔羅斯托夫
烏拉爾軍區,總部:葉卡捷琳堡
西伯利亞軍區,總部:新西伯利亞
遠東軍區,總部:哈巴羅夫斯克
國家近衛軍開設以下軍事院校和中學,以培訓各級軍官和士官:
除以上院校外,俄聯邦國防部,各軍兵種所轄院校畢業生也多有分配至國家近衛軍作戰部隊擔任各級軍官和士官,如砲兵軍官多來自於米哈伊洛夫炮兵學院(隸屬於陸軍總司令部),而國防部直屬俄羅斯聯邦軍隊綜合軍事學院也開設有“國家近衛軍作戰部隊戰術和智慧藝術”專業,為國家近衛軍培訓中高級以上軍官。
特別用途機動單位(ОМОН,拉丁化: OMON)
特別迅速應變分隊(СОБР,拉丁化: SOBR)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PM | 苏联 | - |
PB | 苏联 | - |
MP-443 Grach | 俄羅斯 | - |
格洛克17 | 奥地利 | - |
格洛克19 | 奥地利 | - |
APS | 苏联 | - |
APB | 苏联 | - |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Vityaz-SN | 俄羅斯 | - |
SR-2 Veresk | 俄羅斯 | - |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9A-91 | 俄羅斯 | - |
AS Val | 苏联 | - |
AKM、AKMS | 苏联 | - |
AK-74、AK-74M | 苏联 俄羅斯 |
- |
AKS-74U | 苏联 | - |
AK-103 | 俄羅斯 | - |
AK-104 | 俄羅斯 | - |
AK-105 | 俄羅斯 | - |
AR-15樣式步槍 | 美国 | 少數地區的SOBR裝備 |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VSK-94 | 俄羅斯 | - |
SVD | 苏联 | - |
薩柯TRG-22 | 芬兰 | - |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PKM | 苏联 | - |
PKP Pecheneg | 俄羅斯 | - |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KS-23 | 苏联 | - |
Saiga-12K | 俄羅斯 | - |
武器名稱 | 原產地 | 備註 |
---|---|---|
GM-94 | 俄羅斯 | - |
国家近卫军司令部 |
独立作战任务师 |
中央军区 |
西北军区 |
北高加索军区 |
伏尔加军区 |
乌拉尔军区 |
西伯利亚军区 |
东部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