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保險,一般簡稱為健保或全民健保,是中華民國一種強制性之社會保險[1]制度。
為增進全體國民健康[1],中華民國於1995年3月1日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以提供醫療保健服務,法律依據為《全民健康保險法》[2],其主要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第155、157條[3]以及《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5項[4]而制定。
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以前,中華民國按照職業別分別實施軍人保險(軍保)、公教人員保險(公保)、勞工保險(勞保)、農民健康保險(農保),並有保險業各自承保的健康保險。 1968年內政部草擬全民健康保險計畫,1986年5月,行政院核定的「中華民國台灣經濟長期展望」中提到以2000年為全民健保開辦目標年,這是官方首次明確指出將實施健保。而後在1988年,行政院經建會專責規畫小組,著手於全民健康保險之規劃,並完成全民健康保險規劃報告。1989年12月,時任總統李登輝為推動全民健保,特接見來華參加全民健康保險國際研討會各國學者專家並就全民保險制度交換意見。1990年7月,行政院衛生署接手規劃全民健康保險。1991年2月,衛生署成立全民健康保險規劃小組,進行細節討論作業。
全民健保原定於1994年實施[5]。俞國華內閣決議改至1995年[6],繼任的李煥內閣進一步研擬提前於1994年,但並未裁定[7],李內閣就總辭。1990年,新任行政院院長郝柏村正式指示全民健康保險提前於1994年辦理。[8]此期程也為繼任行政院院長連戰遵循。[9]1993年12月,行政院衛生署成立中央健康保險局籌備處。 1994年7月1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全民健康保險法》,全民健保正式獲得民意授權,得以展開最後準備。行政院長連戰預期將在1995年1月1日正式實施。但因勞工等團體的疑慮與抗議,立法院遲至1994年12月23日,才通過《中央健康保險局組織條例》,並在當月30日經總統李登輝令制定公布。也因為立法程序遲未完成,原定實施日期必須延後。1995年1月1日,行政院衛生署正式成立「中央健康保險局」,首長職稱為「總經理」[10]。1995年3月1日正式全面實施「全民健康保險」。
2003年,健保局完成全民健保卡全面IC卡化,所有就醫紀錄整合在一張卡片的晶片裡,並在每次看診時上傳雲端伺服器。(但病人的病歷記錄由個別醫院各自保管) 2009年1月23日,制定《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組織法》,全文9條。2010年1月1日,《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組織法》施行,更名為「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中央健康保險局首長職稱從「總經理」改為「局長」。 2013年1月1日,二代健保正式實施。6月19日,制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組織法》,隨後,7月23日,隨衛生福利部成立,而改組為「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7月,健保署建置了以病人為中心的「健保雲端藥歷系統」,提供特約醫事服務機構的醫師在臨床處置、開立處方時及藥師用藥諮詢時,可以即時查詢病人過去3個月的用藥紀錄,避免重複用藥的情形發生,提升用藥安全及品質。 2014年2月起,健保署規劃健康存摺,可用健保卡或自然人憑證登入,可查詢:投保資訊、中醫西醫及牙醫就醫明細(開藥明細)、醫療院所上傳的檢驗結果等。[11]
對於經濟弱勢族群,看診掛號費加上藥品部分負擔,的確是沉重壓力;健保署的資訊能力,應可其他政府單位連線,給予弱勢族群更多保障。 [12]
中華民國所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分類上屬於「公營單一社會保險制」的醫療照顧體系,類似加拿大的現行制度;唯加拿大各省可針對各省財務狀況設定不同的費率,而中華民國屬採用全國一致的費率級距。
而鄰近的大韓民國與日本國,其醫療體系與中華民國皆屬於社會保險,亦有其相似之處。但日本國並非由單一保險單位承保全國民眾,而是區分為地區保險與受雇者保險(包含健康保險、船員保險、互助組合),其中受雇者保險大致與中華民國於成立健保局前開辦之公保、勞保、農保相同。
根據政府公權力介入的程度,健康照護體系一般可以區分為以下三種不同的體系。
全民健康保險唯一辦理及管理機構,是衛生福利部下轄的中央健康保險署,為一官方機構。
中華民國實施全民健保時,為了將公保、勞保、農保、軍保的舊有保險體系整合納入全民健保中,故採取依身份別(即職業別)強制納保的制度。不同身份加保人不因健康病史問題而有不同保費,而是根據行業身份有不同納保費率。民眾加保後以健保卡到醫療院所就醫時即僅須負擔掛號費以及部份負擔費用。而醫療院所則是以量計酬,根據病患病歷就診紀錄向健保署請領醫療給付。2009年起新北市針對弱勢再推出新希望關懷中心,其中申辦「新希望卡」者在掛號費和部分負擔中能再獲得全免或減低。
但由於1995年實施全民健保後,醫療開支大幅增加遠超過原核定保費所能支應。故而健保署引入健保總額支付制度來控制財務風險。亦即健保署不再全額給付醫療院所的醫療支出費用,而是在事前劃定一個醫療支出費用的總額,由醫療院所各自申請後,若申請總額低於原訂總額則全額給付,若申請總額高於原訂總額,則按比例打折給付。
2019年7月福建莆田市設立「台胞醫保服務中心」初步試驗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保險與中華民國全民健康保險對接,為了服務每年數十萬在長短期在福建活動的台胞[13],很多人未參加医保制度而是參加中華民國全民健保。在中國大陸看病後回台報銷的手續麻煩、承認度、審核審問等問題,只要將看病資料交至台胞醫保服務中心由此機構和中華民國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對接處理一切專業性問題,之後補貼款直接由中華民國健保局交給醫保服務中心再匯至個人帳戶,中間一切過程看病者不必處理與知悉。[14]
年月 | 健保費率 | 補充保險費率 |
1995年(民國84年)3月1日 到 2002年(民國91年)8月31日 | 4.25% | 尚未開辦 |
2002年(民國91年)9月1日 到 2010年(民國99年)3月31日 | 4.55% | |
2010年(民國99年)4月1日 到 2012年(民國101年)12月31日 | 5.17% | |
2013年(民國102年)1月1日 到 2015年(民國104年)12月31日 | 4.91% | 2% |
2016年(民國105年)1月1日 到 2020年(民國109年)12月31日 | 4.69% | 1.91% |
2021年(民國110年)1月1日 到 | 5.17% | 2.11% |
年月 | 平均眷屬人數 |
1995年3月 到 1995年12月 | 1.36人 |
1996年1月 到 1996年9月 | 1.1人 |
1996年10月 到 1998年2月 | 0.95人 |
1998年3月 到 2000年12月 | 0.88人 |
2001年1月 到 2006年12月 | 0.78人 |
2007年1月 到 2014年12月 | 0.7人 |
2016年1月 到 2019年12月 | 0.61人 |
2020年1月 到 | 0.58人 |
二代健保於2013年1月1日實施並開徵補充保險費。2021年1月1日起補充保險費的費率為2.11%,且計算金額上限為新臺幣1000萬元。 二代健保實施後,民眾及投保單位除負擔一般保險費外,投保單位、民眾符合以下條件時,須計收補充保險費:
二代健保個人補充保費之項目收費範圍標準[15] | |||||||
---|---|---|---|---|---|---|---|
計費 項目 |
全年累計超過當月投保 金額4倍部分的獎金 |
兼職薪資所得 | 執行業務收入 | 股利所得 | 利息所得 | 租金收入 | |
上限 | 獎金累計超過當月投保金額4倍後,超過的部分單次以新臺幣1,000萬元為限。 | 單次給付以新臺幣1,000萬元為限 | 單次給付以新臺幣1,000萬元為限 |
|
單次給付以1,000萬元為限 | 單次給付以新臺幣1,000萬元為限 | |
下限 | 無 | 單次給付金額達中央勞動主管機關公告基本工資之薪資所得。 | 單次給付達20,000元 |
|
單次給付達新臺幣20,000元 | 單次給付達新臺幣20,000元 |
由於實施全民健保後,醫療院所的收入與健保給付息息相關。
1. 醫護人員勞動條件
2. 醫療人力分配不均
3. 給付制度難題
健保IC卡於2004年1月1日強制全面取代紙卡,自此台灣醫療體系進入電子化時代。然而個人資料外洩事件頻傳,引發醫療隱私權高度爭議,大眾健保IC卡資料保全令人堪憂。由包括同志關懷團體在內等個人權團體所組成的全民個人資料保護聯盟,致力提升個人資料保護的概念,其認為個人醫療資料就是個人隱私資訊,且是敏感的重要資料,公權力不能假便利、經濟或任何名義間接或公然侵犯[32]。法律界人士[33]認為,在資料的蒐集權限及非常態的外洩,與科技的極限等皆是令人擔憂,呼籲政府應有更完整全面的配套防堵措施有鑒於對健保IC卡上路政策的疑慮。在健保IC隱私爭議中,全民個人資料保護聯盟認為政府未善盡與公民社會溝通之責,健保IC卡上路後,各種隱私爭議問題叢生,收集個人資料之法源不明,有侵害隱私之嫌,政策推行亦欠缺透明度[34]。此外更向健保局提出訴求,認為應充分溝通、維持雙卡並行、停止片面美化宣傳、疑慮未除前不得登錄醫療資訊,並且呼籲政府推動相關政策時,資訊應更加公開且透明化。對此健保局則回應[35]第一階段登錄資料並不會侵犯隱私,後續會取得共識後再實施,且個資有嚴格管控[36]。為具體向大眾傳達理念,全民個人資料保護聯盟於2003年8月11日舉行記者會,更於健保IC卡全面上路當日,集體以行動表達意念,試圖提醒民眾個人隱私權面對IC卡威脅之嚴重後果,並說明聯盟如何持續監督政策及提倡個人資料保護[37]。政策推動成敗關鍵在於社會各界之共識,民間團體與民眾反對健保IC卡制度之原因,主要在於政策制定過程缺乏參與及溝通,政府應進行個人意願表達及資料安全機制的相關設計,依循國家資通安全會報相關規範及期程規劃,完成資通安全防護及驗證工作,具體落實個人資料安全維護強化以根除大眾對於隱私權外洩之疑慮[38]。
中央健保局與生產愛滋病藥物3TC(拉米夫定)的葛蘭素威康(葛蘭素史克)公司四次議價失敗,可能導致使用3TC的愛滋病毒患者必須換別種藥物。對此,臺灣生命社服協會於2000年4月6日發表「關於愛滋藥物3TC斷藥事件的聲明」對該事件表達不滿,由來於在臨床上愛滋病的「三合一療法」(雞尾酒療法)是不能隨便換藥的,隨便換藥的結果可能會使得愛滋病毒產生抗藥性,且更改藥物會產生的副作用極大,而這些都需要病患來忍受,臺灣生命社服協會更質疑道,是否是健保局和藥商都為了自己各自的利益,而無視愛滋病患者的生命需要?[39]
同年月4月7日健保局對此做出回應。健保局因為招商議價不成,在第四次議價仍未完成決標,預計將辦理第五次招商議價。並說明在3TC尚未完成採購前,依專家建議3TC可以用地達諾新和DDC取代。如果有病患無法以其他藥物取代,須說明理由並依「全民健保特殊診療項目及藥材事前審查作業要點」提出申請。[40]
對於健保局的回應,臺灣生命社服協會提出質疑,包括相較於其他重大疾病的支出,愛滋病並不足以拖垮健保;並且3TC仍是目前同類藥物中效果較好、副作用也較小的,健保局所謂「依專家建議」含糊且輕率。並要求健保局公開議價過程;以病患利益為優先考量;並必須對於非必要換藥而造成傷害的病患為藥害賠償。[41]
健保署濫發年終獎金,由於健保署多次警告「健保財務有破產危險」,卻在2009年發放3.8個月年終獎金給局[註 1]內員工,雖然與健保基金無直接相關,但觀感不佳,造成爭議。[42]其後啟動部分負擔調漲與保費調漲,自2009年底至2010年初,時新任衛生署長楊志良要求調漲健保費用,雖短暫遭到時任行政院長吳敦義喊停,但在楊志良宣佈辭職獲慰留後,仍恢復啟動健保費用調漲計劃,造成大眾不滿。在2017年又再次啟動部分負擔[43]調漲,部分人士因此認為健保署只是「自認為」用漲價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事實上調高後的部分負擔並沒有確實改良醫療環境。2016年9.10月健保署向外宣布,2017年擬定調高各級醫院門診急診部分負擔,以落實轉診分流及小病別往大醫院看的機制,卻不見健保署提出外界對於其他配套改善措施(無家庭醫師機制、基層診所半夜無急門診、轉診減免只能算第1次、長期在醫院看病檢查拿藥的慢性病人、榮民身分去相關醫院看醫生免付部分負擔、懲罰弱勢跟慢性病,無助分級轉診、無法自行判斷檢傷分類...等)。[44]後來在2017年2月6日提出的「具名核刪」制度,要求必須公告處理核刪的人員清冊,但相關政策後續被停止執行,引起醫界的反抗聲浪[45]。
此外,在早期使用紙卡作為健保卡的時期,曾有「診所蓋章爭議」。當時,紙卡背面有六格,蓋滿(亦即集滿六次就醫紀錄)就要回原投保單位更換。然而有些不肖的診所或醫院會將一次看病,分成兩次或三次,診所藉以申請更多補助。 還有一些爭議是針對某些利用保險牟利,卻難以管理的人。其一是「保險黃牛」,也就是常穿梭在醫院病房間的特定投機者,向病人遊說稱讓病人能取得更好的勞保健保理賠,並藉此抽取不法佣金。另一種是「健保老鼠」。根據台灣媒體引用的健保署統計,2015年有五萬七千人返台就醫後又中途退保,只繳交極少的保費便能享有高額的就醫補助,因此被媒體稱為健保老鼠。[46]。
也有一些收費公平性的爭議。「罪犯健保費由全民共同負擔」是2013年1月1日起二代健保實施後的新政策,受刑人的健保費改由全民負擔,每年編列預算達新臺幣12億元,但善良民眾卻仍要自行負擔健保費,無力繳納還會被停保跟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進行強制執行,故此政策被強烈批評不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健保署又遲遲不願意修正,健保署還在其官方網站Q&A宣稱沒有增加政府負擔,部分民眾擔心恐造成繳不起保費的人寧願坐牢,讓政府負擔保費,使得犯罪率變高[47][48]。此外,針對失業者收取較高健保費也引起爭議。健保署用虛擬所得新臺幣48000元向沒工作的人民收取健保費,經媒體批評後,健保署仍不願修改施行細則及相關規定,堅稱全部沒工作的人都有失業與低收入戶補助,不提供其他補助措施,只提供分期付款跟紓困方案,但這些仍無法根本性地解決問題。[23]。又無薪資所得者費率未隨有薪者調降,政府表示無調降空間,也同樣造成極大的爭議。[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