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腿龙属 化石时期:晚三叠世,
| |
---|---|
右股骨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
演化支: | †悍龍類 Bagualosauria |
演化支: | †板龙类 Plateosauria |
演化支: | †大脚类 Massopoda |
演化支: | †蜥脚型类 Sauropodiformes |
演化支: | †近蜥龍類 Anchisauria |
属: | †兽腿龙属 Meroktenos Peyre de Fabrègues & Allain, 2016 |
模式種 | |
†塔巴黑丘龙 Melanorosaurus thabanensis Gauffre, 1993
| |
異名 | |
|
兽腿龙(属名:Meroktenos)是原始蜥脚形亚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晚三叠世的莱索托。
正模标本由弗朗索瓦·埃伦伯格(François Ellenberger)、保罗·埃伦伯格(Paul Ellenberger)、让·法布尔(Jean Fabre)和莱昂纳多·金斯伯格(Leonard Ginsburg)于1959年在塔巴纳-默雷纳村(Thabana-Morena)南边发现,包含一个股骨及各种其它骨骼。科斯特多阿(D. Costedoat)1962年的论文中曾提及该发现。[1]发现骨骼的确切地点目前尚不清楚。[2]
1993年,弗朗索瓦-泽维尔·高夫雷(François-Xavier Gauffre)将这些遗骸归入黑丘龙,成为该属第二个种塔班黑丘龙(Melanorosaurus thabanensis)。当时仅发表了临时描述,直到1997年,雅各·凡·希尔登(Jacques van Heerden)和彼得·加尔冬(Peter Malcolm Galton)才在一份出版物中对化石作出更详细的描述。种名取自莱索托的塔巴纳-默雷纳地区。[3]
高夫雷推测,标本发现于地质年龄为赫塘阶至锡内穆阶的上艾略特组,因此比里氏黑丘龙(Melanorosaurus readi)晚了大约2000万年。[3]1996年,高夫雷在未发表的论文中将地层改为晚三叠世下艾略特组,并将股骨归入新属新种土巴龙(今巨怖龙属[4])。由于永远不会发表,因此“土巴龙”仍是一个无效的论文名,此外,该物种的正模材料也和塔巴黑丘龙不一致。[5]
2016年,克莱尔·佩尔·德·法布雷格(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和罗南·艾伦(Ronan Allain)将塔巴黑丘龙独立建属,命名为兽腿龙(Meroktenos)。属名组合古希腊语μηρός/meros(腿)及κτῆνος/ktènos(野兽)。[2]因此新组合为塔巴兽腿龙(Meroktenos thabanensis),而模式种仍为原来的塔巴黑丘龙(Melanorosaurus thabanensis)。
正模标本MNHN.F.LES 16由一个右股骨(MNHN.F.LES16c)、部分右髂骨、一块椎骨神经弓(MNHN.F.LES16a)、一个左耻骨(MNHN.F.LES16b)以及一个和骨骼相连的第二右跖骨(MNHN.F.LES16d)组成。2016年新标本MNHN.F.LES351被归入该物种,后者由一节颈椎、一个左尺骨和疑似的左桡骨组成。它可能属于与正模标本相同的个体,但不能完全确定。[2]
兽腿龙股骨长约48厘米(19英寸),[2]表明身体长约4米(13英尺)。
2016年发表了一份经过修订的鉴定特征列表。从对转子最高点到肩胛板上缘测量,包括髂骨脚在内的髋骨板高度为髂骨总高的60%。髂骨后板在侧视图中大致呈三角形。股骨非常质密,用长度除以骨干周长算出坚固指数为2.09。股骨干在侧视、前视图中笔直。股骨干横向宽度比侧视图中的宽度大得多,比例为1.58。股骨干后部第四转子倾斜,从上内侧向下外侧延伸。[2]
兽腿龙于2016年被置于蜥脚形亚目的基干位置。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兽腿龙与布里卡纳龙及更多衍生分类单元构成多分支,在演化树中位于地爪龙以上、卡米洛特龙、黑丘龙及更多衍生分类单元等构成的多分支以下:[2]
大脚类 Massopoda |
| ||||||||||||||||||||||||||||||||||||||||||||||||||||||||||||||||||||||||||||||||||||||||||||||||||||||
保罗等人2021年研究发现兽腿龙是莱森龙科成员,并作为巨怖龙、巨雷龙所构成演化支的姐妹群:[6]
蜥脚形类 Sauropodiformes |
| ||||||||||||||||||||||||||||||||||||||||||||||||||||||||||||||||||||||||||||||||||||||||||||||||||||||
对这样一种小型动物来说,其股骨相对横向宽度即偏心率是非常高的。这种比例以前仅在蜥脚类身上发现,并被解释为对非常高绝对重量的适应。由于正模标本可能并非一只年轻动物,也不太可能达到巨大的比例,因此该特征一定还有其它功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