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伊拉龙属 化石时期:晚白垩世
| |
---|---|
6个不同视角下的正模标本前段尾椎 | |
6个不同视角下的正模标本中段尾椎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
下目: | †蜥腳下目 Sauropoda |
演化支: |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
演化支: | †岩盔龙类 Lithostrotia |
演化支: | †风神龙族 Aeolosaurini |
属: | †凯伊拉龙属 Caieiria Silva Junior et al., 2022 |
模式種 | |
†异尾凯伊拉龙 Caieiria allocaudata Silva Junior et al., 2022
|
凯伊拉龙(属名:Caieiria,命名自发现化石的凯伊拉地区)是巴西晚白垩世加尔加山组(原为玛丽亚组的一个层段)发现的一属泰坦巨龙类恐龙。模式种兼唯一种是异尾凯伊拉龙(Caieiria allocaudata)。[1]
古生物学家卢埃林·伊沃·普莱斯于19世纪40至60年代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加尔加山组的“凯伊拉”地("Caieira" locality)挖出数批泰坦巨龙类化石,并在1957年左右发现凯伊拉龙正模标本。其中两个――即“Series B”(或MCT 1488-R)和“Series C”(或MCT 1490-R)已分别成为泰坦巨龙类两个属――即三角区龙与包鲁巨龙的正模标本。前者的描述者亦将十节尾椎即MCT 1719-R归入三角区龙以作为这个新属的副模标本。[2]2022年,西尔瓦·朱尼尔和同事报告了相同地区BR-262地发现的更多泰坦巨龙类化石,并根据这一新证据重新考虑将MCT 1488-R视为包鲁巨龙标本之一,因此将三角区龙列为包鲁巨龙的异名。他们还将尾部化石与三角区龙分开,并将其命名为新属新种异尾凯伊拉龙(Caieiria allocaudata)的正模标本。属名“Caieiria”命名自凯伊拉地,而种名“allocaudata”意为“奇怪的尾巴”,指其独特的解剖学特征。[1]
描述作者指出本属区别于布氏包鲁巨龙、里氏乌贝拉巴巨龙和弗氏冈瓦纳巨龙的2项特征。尾椎具有坚固的侧突且垂直扩展至其椎体高度的一半。前段尾椎的后椎骨关节突板(lamina postzygapophysealis)和中央副椎骨关节突板(lamina centrodiapophysealis)之间存在深凹。[1]
西尔瓦·朱尼尔等人进行一项泰坦巨龙类系统发育分析,其中包含凯伊拉龙和结合三角区龙信息的包鲁巨龙在内。这两个分类单元都被发现处于风神龙族基干的一个演化支中,后者则像很多其他分析一样被发现处于林孔龙类中。分支图如下:[1]
林孔龙类 Rinconsauria |
| |||||||||||||||||||||||||||||||||||||||||||||||||||||||||
在2020年含化石岩层被划进其它地层前,加尔加山组的古生物群原被认为属于玛丽亚组。[3]除包鲁巨龙和凯伊拉龙外,该地层的其它动物包括半鸟亚科的渔龙和鳄形超目的埃他鳄、佩罗鳄和乌贝拉巴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