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子直棋,是直棋的一大類,棋盤為三同心的正方形,直斜線交叉,每方棋子數為十二,吃子方式是像方棋採用成型吃子,規則、棋名隨各地略有不同,有些吃法增加挑吃、夾吃、跳吃、頂吃等。在古代也可名為牽道、圍直、八道行城,最後名者在日本有類似名,但棋盤與玩法皆不同的八道行成。
在漢譯佛經的註解就有記載,如《梵網戒本疏日珠鈔》:「牽道者,時云圍直,二人相對,各十二子,直三則殺故名牽道。」、「八道行城,有本無牽道二字,故知此即一種戲也。《涅槃經》云:『八道行城,一切戲笑,悉不應觀。』榮鈔云:『八盡爲道,以棊子行之,似行城法。』熈鈔云:『若依《瑞應經》云,二月八日,是四天王捧太子馬足,瑜城出家,因此有行城之法,爲追太子馬迹表戀聖之情,復有濫設斯法,與此恐別已。』」、「八道行城者,如六甲之類,局中有八道,更互行子而爭三成。若得三成者,則對家一子先盡者爲輸。」,如《天臺菩薩戒疏》: 「時云圍直二人相對,各十二子,直三則敗,故名牽道八道行成者,八道交絡行當如城。」
謝肇淛《五雜俎》:「有馬城,不論縱橫,三子聯則為城,城成則飛食人一子。其它或夾或挑,就近則食之,不能飛食也。」 記載明朝的有種叫「馬城」的直棋,有挑吃、夾吃等吃法。
術語各地不同,像是棋形的術語,湘西有「開九字」、「開十字」、「聯二聯三」[1];九龍坡區有「推連三」、「洼角三」、「掛角三」、「十字三」[2];杏滨街道有「九頭直」、「十字直」、「輪盤直」[3]。陽江以「拉鋸三」形容反覆吃子[4];酉阳對於戰術有「填」、「栏」、「隔」、「塞」、「摆一看二打三」、「举棋不打三、全盘都输光。杀棋不杀中,输得捞捞空。」[5]
- 棋盤為三同心的正方形,各方形中點以直線相連,各角以斜線相連。
- 每方棋子十二枚,以顏色區分敵我。
- 遊戲分為兩階段:下子與走子。
- 下子:輪流將一枚己棋放入空棋位,放完棋子後,將被標記的棋子移除遊戲。若滿盤無子可動,先行方輸掉遊戲。
- 走子:先行方先,輪流沿線移動一枚己棋,多數只能移動一格至空鄰點。
- 採用成形吃子,只要己棋排成規定的排列之就移除規定數量的敵棋,通常在放子階段標記,走子階段則立即移除。共有的吃法是三枚己棋在同線相連,吃掉一枚敵棋。若同時出現數條直條,則也是只是吃掉一枚敵棋。
- 有些在走子階段的吃法增加挑吃、夾吃、跳吃、頂吃。
- 使敵棋數量降到無法成型吃子或不能移動則獲勝。
- 流傳於河北延庆县。
- 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
- 吃子:三枚己棋連成一線,移除一枚非連成三子的敵棋。有「連環成」等術語。被標記的棋子被提掉時稱為「揪」。[7]
- 瑶山瑶族稱為「三三棋」;四川酉阳土家族、湖北來鳳土家族稱為「打三棋」,張家界土家地區有竹枝詞:「芳草萋萋浸碧潭,牧兒驅犢放溪南;斷橋片石長松長,一局殘棋號打三。」[8];湖南湘西苗族、廣東陽江稱為「三棋」;廣東海康稱為「走城」。
- 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在湘西稱為「後布子先開局」。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酉阳與来凤是先下者分別先负三局、负十二局,其他地區規則不詳。
- 無子可動而輸掉遊戲,瑶山稱為「被關住」;陽江稱為「密桶」;酉阳稱為「死棋」、「水牯涨」,;来凤稱為「闷棋」;湘西稱為「關羊」,勝三局。
- 吃子:三枚己棋連線在瑶族稱為「喊三」;酉阳稱為「打三」;来凤稱為「打三氣」;陽江稱為「叫三」;海康稱為「城」;湘西稱為「打三」。被標記的棋子在酉阳稱為「包」;湘西稱為「殺子」。[4][9][10][11][5][1]
- 四川重慶九龍坡區稱為「三三棋」;河北涉县西戌村稱為「打三」。
- 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雙方各去敵方一子再走棋。
- 吃子:九龍坡區稱為「三」。被標記的棋子在九龍坡區稱為「背」;西戌村稱為「霍出」。[2][12]
- 流傳於山東莱西馬連莊鎮。
- 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雙方各去己棋一子再走棋。
- 若無棋可動,放棄回合,改由敵方行棋。
- 吃子:三枚己棋連成一線,移除非連成三子的敵棋。走子階段不能用同樣三枚的己棋吃子。[13]
- 英文為Morabaraba、Umlabalaba,流傳於南非。
-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移至任意空點。
- 吃子:以非連成三子的敵棋為優先。下子階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走子階段不能連續兩回合用同樣三枚的己棋吃子。[14]
- 流傳西藏自治區朵康地區。
- 吃子:
- 直吃: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 跳吃:走子階段,若己棋數量只剩一枚,能沿線跳過一枚鄰位的敵棋落到同線的緊連空點,然後把被跳過的敵棋移出棋盤,不能連跳。[15]
- 流傳於壯族,又稱「盤三」、「棋三」、壯族語為Gei Sam[16]。
- 吃子:
- 逢三: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被標記的棋子稱為「夾子」。
- 挑擔:走子階段,若己棋數量低於三枚,則一己棋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16][17]
- 流傳於福建、臺灣,有閩南語俗諺:「仙棋乞丐直」,意思是連一無所有的乞丐都能玩,因此叫「乞丐直」[18][19]。
- 走子階段由先下者先。
- 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雙方各去敵方一子再走棋,稱為「抽」。
- 吃子:若同時滿足各種吃法,則仍只能吃掉一枚。下子階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
- 直: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 槓:在穿過正方形的斜、直線上有兩枚己棋主動夾住一枚敵棋,吃掉該枚敵棋。在杏滨街道稱為「敲」;《棋类游戏》稱為「抬」;稱為「打」。
- 擔:在正方形邊線上有一枚己棋主動至兩枚敵棋的中間,吃掉該兩枚敵棋。在杏滨街道、《棋类游戏》稱為「挑」。
- 抽:在中國大陸,無子可動的玩家去除一枚敵棋,再輪到敵方走子。[20][3][21][22][23]
- 流傳於湖北麻城。
- 每方只有九枚棋子。
-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移至任意空點,稱為「滿天飛」。
- 吃子:
- 成龍:三枚己棋在縱或橫線連成一線,移除一枚敵棋,以非連成三子的敵棋為優先,下子階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同三枚棋子在同一線不能再成型,稱為「始龍」。已在縱或橫線連成三子的稱為「現龍子」。
- 打炮: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二枚,若造成三枚在縱或橫線連成一線,其中兩枚己棋相連,另一棋為敵棋,則吃這一敵子。
- 挑擔: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一枚,則在縱或橫線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24]
- 又稱「城棋」,流傳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
- 標記或立即吃子不詳。
- 走子階段若某方棋子只剩二枚或以下,則可連走幾步;若只剩一枚,則可任意至空位處。
- 吃子:
- 一乘: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 二子夾一: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二枚以下,則主動使同線兩枚己棋夾著一枚敵棋,則吃這一敵子。
- 挑擔: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則一己棋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
- 背背: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主動造成同線上一端、中間為兩枚敵棋,另一端為己棋,吃掉該兩枚敵棋。[25]
- 流傳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
- 標記或立即吃子不詳。
- 走子階段若某方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跳過數枚棋子任意走;若只剩二枚,則可任意至空位處。
- 吃子:
- 一城: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 二子夾一: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二枚以下,則主動使同線兩枚己棋夾著一枚敵棋,則吃這一敵子。
- 挑: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則一己棋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
- 背: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主動造成同線上一端、中間為兩枚敵棋,另一端為己棋,吃掉該兩枚敵棋。[26]
- 流傳於達斡爾族。
- 標記或立即吃子不詳。
- 吃子:走子階段,除共用吃法外,若己棋數剩於二枚,當主動使同線兩枚己棋夾著一枚敵棋,則吃這一敵子,己棋可飛至該種吃法的空位處;若己棋數剩於一枚,主動造成同線上一端、中間為兩枚敵棋,另一端為己棋,吃掉該兩枚敵棋,己棋也可飛至該種吃法的空位處。[27]
- 英文為Nerenchi,流傳於錫蘭。
- 放子階段,棋盤只剩兩空位為止,開始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
-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移至任意空點。
- 吃子:三枚己棋連線,在下子階段多放一己棋,不得累加,每回合最多放兩子;放子階段去除一枚敵棋。[28]
- 錫林郭勒盟苏尼特部稱為「三子鳴棋」;南中國稱為「紅綠翻」。
- 蒙古族苏尼特部使用當地俗稱沙嘎的羊跖骨作棋子,兩人各選「綿羊面」或「山羊面」作為己方的棋子面,每方棋數各十二枚。南中國則使用類似黑白棋的一紅一綠面的棋子,每方各十枚。
- 當下子造成三枚己棋連線,將一枚任何敵棋翻成己方面,苏尼特部稱為「鳴」。若再造成三子連線則不會再翻。[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