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温(印尼語:Semaun,约1899年—1971年),印度尼西亞共產黨首任主席。[1]
司马温出生于东爪哇省绒网县的朱拉玛琅村。1915年16岁时,他被选为铁路电车工会(荷蘭語:Vereniging van Spoor-en Tramwegpersoneel)第一批印度尼西亚成员之一,但他不久后便辞去铁路工人的职务,全身心投入到工会的活动当中。同年,他当选为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荷蘭語:Indische Sociaal-Democratische Vereeniging,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前身)泗水办事处副主席。1917年又担任第一张印尼文社会主义报纸《自由之声》(印尼語:Soera Merdika)的一位编辑。[2]
1918年,他成为伊斯兰联盟(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主要民族主义政治组织)领导层的一员。司马温和达所诺成为联结马克思主义和当地民众的第一座桥梁。此后,多个地区的伊斯兰教联盟与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建立联系。[3]
1921年5月,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的荷兰籍创始人被驱逐出境后,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成立,司马温担任第一任主席。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最初是伊斯兰联盟的一部分,但由于政治分歧(关于阶级斗争的地位和伊斯兰教在民族主义中的作用),印尼共产党于10月脱离了伊斯兰联盟。1921年年底,司马温前往莫斯科,陈马六甲取代司马温成为新任主席。司马温在1922年5月返回印度尼西亚,重新担任主席,并试图恢复共产党在伊斯兰联盟中的影响力。
1923年,铁路电车工会举行了一场总罢工,但很快被荷兰殖民政府镇压,司马温被迫流亡海外。他回到苏联,在那里待了三十多年。他在有限的范围内依然保持着民族主义活动家的作风,多次对位于荷兰的印度尼西亚学生组织印度尼西亚协会发言。他还曾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司马温在国家取得独立后返回印度尼西亚,移居雅加达,从1959年至1961年,他担任政府行政人员。他还在萬隆的巴查查兰大学教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