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
Hotai Motor Co., Ltd. | |
![]() | |
公司類型 | 上市公司 |
股票代號 | 臺證所:2207 (1997年2月25日上市) |
成立 | 1955年4月10日 |
創辦人 | 黃烈火 |
代表人物 | 董事長:黃南光 榮譽集團總裁:蘇燕輝 總經理:蘇純興 |
總部 | ![]() |
产业 | 汽車銷售 |
產品 | 汽車相關 |
營業額 | ▲新臺幣2304億元(2020年) |
息税前利润 | 新臺幣5,524,907,000元 |
净利润 | 新臺幣4,854,340,000元 |
員工人數 | 569人(2020年9月) |
實收資本額 | 新臺幣54.6億元(2020年) |
网站 | http://www.hotaimotor.com.tw/ |
和泰汽車(簡稱和泰、和泰集團)是一家臺灣汽車經銷商,由黃烈火創始於1947年9月,為豐田、凌志、日野等日系汽車品牌的臺灣總代理。其經銷之車輛與零件多由其關係企業國瑞汽車生產製造。
2023年,和泰在臺灣總計售出159,175輛各式豐田與凌志車款,其市場佔有率達33.4%,在臺灣相關業者中排行第一[1]。
1938年,黃烈火設「和泰洋行」於日本神戶, 1942年設立天津,上海,長春據點。1947年9月,和泰商行以新臺幣81萬元為資本於台灣復業。1948年8月,和泰商行取得豐田汽車與橫濱輪胎的臺灣地區總代理權。1952年,和泰商行取得日野汽車臺灣地區總代理權。1955年4月25日,和泰商行改組為和泰貿易股份有限公司。1966年10月,和泰貿易新莊工廠動工。1968年1月,和泰貿易更名為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1969年4月,和泰按中央信託局專案代理進口第一批豐田車輛產品,乃第二、三代可樂娜與第三代皇冠,三種車款共計803台,當時市場佔有率達31%。1970年2月,豐田汽車與六和汽車工業技術合作生產美力士(MiniAce)輕型卡車、可樂娜(Corona)轎車等兩種車款,但銷售業務交由和泰處理。此段合作關係維持至1972年2月結束,而六和汽車工業則因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在中華民國經濟部壓力下1973年4月與豐田汽車合約屆滿後不再續約。
1974年5月,中華民國經濟部宣布全面禁止進口日本轎車,和泰只能進口豐田中小型卡車與日野大型貨車。1977年4月,經濟部全面禁止日本車輛進口,和泰縮編裁員。1982年1月,和泰代理銷售三富汽車製造之速霸陸小貨車。1983年6月,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通過豐田汽車設廠投資案。1984年4月9日,和泰、中華開發信託公司、日野汽車與三井物產合資成立國瑞汽車;同年5月,第一輛日野巴士底盤車RK-174上市;9月,行政院會議通過終止豐田汽車設廠投資案。
1985年4月,和泰結束代理三富汽車之業務。1986年1月,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通過豐田汽車投資國瑞汽車。1988年9月,國產化之豐田瑞獅(Zace,即第3代豐田Kijang)商用貨車上市。1989年5月,國產化之豐田可樂娜(Corona,即第9代豐田Corona)轎車上市。1994年,年銷售量達10萬輛。1997年2月25日,股票上市,豐田汽車入股10%[2];9月,引進豐田旗下高級品牌凌志車系,引進車種為LS400 GS300。 2001年1月,開始經營豐田中古車買賣。2004年10月,獲得行政院頒發國家品質獎。2005年,年銷售量達15萬輛。2008年3月,該公司對國瑞汽車之持股由14.22%增至30%。2010年3月21日,創辦人黃烈火過世;6月,調整經營階層,蘇燕輝改任和泰集團總裁,董事長由黃烈火之子黃南光接任,副董事長為豐田汽車之代表平光敬和,總經理為蘇燕輝之子蘇純興。和泰汽車有四大股東,包括黃烈火、蘇燕輝、柯王家、張家等家族[2]。
2016年6月17日,和泰汽車董事會決議將以新臺幣64億元收購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持有在台灣的蘇黎世產物保險99.73%股權,預估最快於該年下半年完成交割[3]。
2017年1月17日,和泰汽車取得蘇黎世產物保險經營權,蘇黎世產物保險正式更名為「和泰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3月,和泰產物保險正式成立[4]。
2018年6月21日,和泰汽車董事會決議,將以總投資金額不超過日幣220億元,經由公開市場交易取得豐田汽車的股票;交易執行時間預計為2018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5]。
2020年底,和泰汽車面對消費者群體控訴車款漏水,處理態度引發爭議。[6][7]
2023年1月31日,TechCrunch曝光和泰汽車旗下的共享汽車業務iRent發生大量客戶個資外洩問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