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觉马 | |
---|---|
号 | 相応斎[1] |
出生 | 日本陸奧國會津郡若松 | 1828年2月25日
逝世 | 1892年12月28日 大日本帝国京都府京都市 | (64歲)
职业 | 會津藩士 |
信仰 | 基督宗教(公理會→天主教) |
配偶 | 樋口浦 (1857年结婚—1870年结束) 小田時榮 (1870年结婚—1886年结束) |
父母 | 山本權八(父親) 山本佐久(母親) |
亲属 | 新島八重(妹妹) 山本三郎(弟弟) 新島襄(義弟) |
山本觉马(日语:山本 覚馬/やまもと かくま Yamamoto Kakuma,1828年2月25日—1892年12月28日)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会津藩士,枪炮专家。明治維新后任地方官员,作为政治家指导京都府的政治。亦同时是協助新岛襄創立同志社英学校(今同志社大学),为同志社大学办学发祥地出让土地而为人所知。
會津藩的砲術指南役山本權八的長子,在鶴之城附近的武士家庭出生[1]。山本家的遠祖是被認為是甲州流軍学的創始人山本勘助,代代為藩主服務並擁有軍學傳統。母親是山本佐久[1]。幼名義衛,諱名良晴[1]。
觉马4歲時就能背誦唐詩選中的五言絶句,並在藩校日新館學習,展現出優異的才華。22歲時,觉马前往江戸,進入佐久間象山的塾,拜師武田斐三郎和勝海舟。觉马學習了弓馬槍刀等傳統武藝。約23歲時,觉马獲得藩主松平容敬的表揚。25歲時,再次前往江戸,他在大木衷城學習蘭學,並跟隨江川太郎左衛門研究洋式砲術[2]。28歲時回到會津,成為日新館的教師,開設了蘭學所進行教學,但由於守舊派的批評,被處以禁足一年的懲罰。然而,觉马堅持自己的初衷,倡導軍制改革,最終被任命為軍事取調役兼大砲頭取[1]。1862年,觉马隨著藩主松平容保擔任京都守護職,前往京都,負責西洋式的軍隊訓練,同時主持洋學所,為京都的諸藩士進行西洋學術的講義[1]。
1864年,觉马領砲兵隊參加了禁門之變,立下了戰功,升為公用人。覺馬有了更多機會與幕府和其他藩的名士交往,擴展了活動範圍。然而,觉马不幸患上了眼病,幾乎失明。據說失明的原因是禁門之變時的受傷,以及他一直患有的白內障惡化。儘管失明,觉马仍然照顧象山遺孤三浦啓之助,介紹三浦給新選組及西周,這也是覺馬擴展西洋知識的時期[1]。後來,覺馬撰寫了西洋知識的重要著作《百一新論》。
1866年12月左右,觉马與會津藩士中澤帶刀一起前往長崎,進行了與德國商人卡爾·雷曼(Carl Wilhelm Heinrich Lehmann)的購槍談判[3]。1867年3月,與紀州藩達成協議,觉马代表紀州藩購買了3000挺德式槍械,4月又代表會津藩和桑名藩購買了1300挺槍械[1]。然而,這批槍衼未能在鳥羽伏見之戰期間交付,後來由紀州藩接收,並在藩政改革後,遭明治新政府沒收,用於西南戰爭[4]。同時,觉马也在兵庫介紹了雷曼和會津藩家老田中土佐之間的會面[5]。據說在長崎期間,覺馬在西洋式醫院精得館接受了荷蘭醫生博杜恩(Anthonius Franciscus Bauduin)的眼科檢查[6]。與此同時,觉马通過赤松小三郎,試圖促進薩摩藩和幕府之間的合作,但赤松卻遭到暗殺[7]。
1868年,在鳥羽伏見之戰期間,觉马弟弟三郎在戰鬥中陣亡,而覺馬留在京都遭薩摩藩俘虜,囚禁二本松邸(現在的同志社大學今出川校區)[2]。然而,薩摩藩內已經知道了覺馬的優秀才能,對他非常禮遇[8][注 1]。在此期間,覺馬透過口述筆記撰寫了《管見》,上呈薩摩藩主島津忠義[9]。薩摩藩的小松、西郷等人讀了這份建議書後,更加敬重覺馬,進一步改善他的待遇。1868年(明治元年),覺馬移至仙台藩的醫院[2],並在岩倉具視的拜訪下,於次年獲得釋放[2]。
1870年,恢復自由身的覺馬接受京都府大參事河田佐久馬的推薦,進入京都府廳工作,擔任権大參事,掌握府政實權,出任時任京都府令及知事槇村正直的顧問,引導府治工作[2]。在槇村的領導下,覺馬積極推動了許多開明的政策,包括成立小中學校、女學校、醫院、醫學院等,並提交了聯結大阪和北陸的京都鐵道敷設願書,促進京都現代化[2][9]。此外,覺馬在家中開設講筵,講授政治學和經濟學[注 2]。覺馬也支援了日本首個博覽會——京都博覽會。1873年,覺馬撰寫了日本最早的英語旅遊指南[10]。此外,他在這個時期也損傷了脊髓,導致他失去了身體的行動能力[9]。
1875年春,受当时在大阪传教的美国会众派传教团体的影响。[9]覺馬認為,基督教正是可以真正磨練日本人心靈,促進進步的力量。 那时,与新岛襄(其与山本觉马妹妹山本八重(新岛八重)已结婚)结识,得知新岛建立学校的计划[9],山本觉马将明治维新后从旧萨摩藩购入的6000坪地给予新岛,并联名向文部省申请设立新的学校[9],即同志社英學校,今日同志社大學的今出川校區。[[11]。
1877年,解任府顧問職,覺馬在第1屆京都府議會選舉中,在上京區獲得了51票,當選為府議會的第一批議員,並成為首任議長[2]。然而,覺馬與推行地租追徵稅的府知事槇村發生了衝突,槇村暫時撤回,然後向府議會提交了追徵稅議案,並獲得通過。覺馬和其他議員辭職,而槇村不久之後也辭去了京都府知事,改任元老院議官。此後,覺馬以同志社重心工作,並延攬舊藩主松平容大至同志社就讀。1885年,覺馬擔任京都商工會議所會長[2],並於該年與妻子時榮一起受洗。1890年,新島逝世後,覺馬擔任同志社的臨時校長,為同志社的發展作出貢獻[9]。在覺馬擔任臨時校長期間,成立了哈里斯理化學校和同志社政法學校。1892年7月,覺馬改信天主教[12],同年12月去世,享年64歲。1915年,覺馬獲追贈從五位官職[13]。墓地位於若王子山上的同志社墓地[9]。
《管見》(日语:管見/かんけん),是覺馬於1868年6月向新政府提出的建議書,涵蓋政治、經濟、教育等22項目,論述日本未來應有的發展方向。
內容類似於思想家横井小楠所提出的《國是三論》,主張建立富國強兵、士道確立(經濟、國防、道德),但進一步發展。內容從實行「三權分立」的「政體」,提出設立大院和小院的兩院制「議事院」,並涉及「學校」、「変制」,從封建制轉變成郡縣制,廢除世襲制,稅制改革等。還包括「國體」、「建国術」、「製鉄法」、「貨幣」、「衣食」,推動女子教育的「女学」,實行遺產平均分配的「平均法」,制定「醸造法」、「条約」、「軍艦国体」、「港制」、「救民」、規範髮型的「髪制」、呼籲將寺廟轉為學校的「變佛法」、「商律」、「時法」,推行陽曆的「暦法」,主張聘用西方醫生的「官医」等等,內容涵蓋眾多領域。《管見》對未來進行了前瞻性的展望,也與明治新政府的政策有著密切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