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商業銀行 Chang Hwa Commercial Bank, Ltd.[1] | |
---|---|
全銜 |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簡稱 | 彰化銀行 彰銀 CCB(第一代商標時期) CHB(第二代商標時期) |
股票代號 | 臺證所:2801 (1962年2月15日上市) |
證券識別碼 | TW0002801008 |
SWIFT識別碼 | CCBCTWTP |
金融代號 | 009 |
開設日期 | 日治臺灣1905年(明治38年)6月5日(銀行正式成立,119年222天) 1950年7月1日(現有公司法人登記) |
邮政编码 | 40045、10412 |
总部地址 |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57號(總行(台北)[2]) 臺中市中區自由路二段38號(總行營業部[2],公司登記地址[3]) |
代表人 | 董事長:胡光華 總經理:周朝崇 |
年營業額 | 新臺幣286.86億圓 (2021) |
净利润 | 新臺幣88.03億圓 (2021) |
總資產 | 新臺幣2兆2551.11億圓 (2021) |
實收資本額 | 新臺幣105,934,565,500圓(2022年11月) |
主要股東 | 財政部 (12.19%) 中華郵政 (7.5%) 台新金融控股 (5.58%) 國發會 (5.42%) 第一商業銀行 (4.99%) 合興石化 (2.53%)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2.39%) |
網站 | www |
彰化商業銀行(英語:Chang Hwa Commercial Bank, Ltd.),簡稱彰化銀行(Chang Hwa Bank)、彰銀(CHB),為台灣大型商业银行之一,由日治時期中部仕紳於1905年6月5日創立,為三商銀之一,因總行初設於彰化而得名,地點位於現今彰化銀行彰化分行位置,但由於臺中發展迅速,逐漸取代彰化在中臺灣的影響力,故營業部成立5年後即遷往臺中至今。彰化銀行同時為台灣「八大行庫」之一。
由於在2000年年代發生經營問題,於第二次金融改革中,引入民間資本救援,由台新金控取得最大單一股權,但隨後逐漸產生官民股爭奪經營權問題,直到2022年8月台新金控與財政部達成解決爭端共識,台新金控撤回對財政部所提的「確認彰銀經營權契約關係存在」訴訟,並已大幅降低彰銀持股[4]。 2023年6月16日股東常會,會中完成董事改選,本次董事提名名單由公股陣營足額提名,也意味台新金將全面撤出彰銀董事會,纏鬥18年的經營權問題正式劃下句點。[5]
彰化地區在清代時一田二主現象嚴重,日治時代為了清理租權,日本政府交付龐大公債,明治38年(1905年)以吳汝祥為首的中臺灣地方士紳,為解決此公債事宜,而集資22萬日圓[6]作為資本額組織設立「株式會社彰化銀行」,設總行於彰化廳,當時鹿港名人陳質芬、辜顯榮亦被選為監察人,是最早由台灣人自行籌資設立的銀行。1910年,彰銀總行遷至台中廳。1936年彰銀興建新總行(即今臺中總行),1938年9月新總行完工,由白倉好夫與畠山喜三郎設計,為一古典主義式建築。[7]
二戰後的1946年10月16日,彰銀成立「彰化商業銀行籌備處」,由當時霧峰林家家主林獻堂擔任籌備主任,並由國民政府接收彰銀原日籍股東之股份。1947年2月,彰化商業銀行舉行創立股東大會,由董事會推選林獻堂為董事長;3月1日彰銀正式改組為彰化商業銀行,資本總額定為舊臺幣壹仟伍佰萬圓;至此,彰銀變成官民合股的省屬行庫。
1948年成立棒球隊,並與其他五支銀行棒球隊進行了台灣早期棒球史重要的「銀行公會賽」(又稱六行庫棒球賽),直至1960年解散球隊。
1950年2月,彰銀資本總額調整為新臺幣貳佰肆拾萬圓。1962年2月15日,彰銀成為臺灣第一家股票上市的銀行(臺證所:2801)。
1997年12月,台灣省政府將其持有之彰銀普通股股票進行公開招募,以執行公營事業民營化之政策。1998年1月1日,彰銀的官方持股降至50%以下,達成名義上的民營化;同年12月21日,中華民國政府實施精省,彰銀官股代表由臺灣省政府改為財政部,但仍由霧峰林家的成員負責經營。精省後,彰銀主要單位與經營幹部遷往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二段的台北分行,即今之臺北總行;原臺中總行則仍為公司登記之所在地[3]。
2018年12月,為拓展中國大陸金融業務,彰銀申請於南京市將中國大陸分支機構改制為外商獨資銀行「彰銀商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並於其轄下增設南京分行。中國大陸子行轄下營運據點包含昆山、東莞、福州、南京分行及昆山花橋支行,共計四家分行、一家支行。彰銀中國大陸分行營運資本金為25億人民幣,轉供中國大陸子行股本。[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