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慕义 Arthur William Hummel, Sr. 博士 | |
---|---|
出生 | 美国密苏里州沃伦县沃伦顿 | 1884年3月6日
逝世 | 1975年3月10日 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珊帝泉 | (91歲)
国籍 | 美国 |
民族 | 德裔美国人 |
语言 | 漢語、英語、德語 |
教育程度 | 碩士、神学学士 |
母校 | 芝加哥大学 |
职业 | 漢學家、公理会傳教士 |
活跃时期 | 二十世紀 |
雇主 |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 |
组织 | 亚洲研究协会 |
知名作品 |
|
信仰 | 基督新教 |
配偶 | 茹丝·布克沃尔特(Ruth Bookwalter) |
儿女 | 二子一女:
|
亲属 | 威廉·弗雷德里克(William Frederick,孿生弟) |
奖项 | 古根海姆奖 |
恒慕义(英語:Arthur William Hummel, Sr.,1884年3月6日—1975年3月10日)是一位著名的美國汉学家,早年曾親赴中國進行基督教传教活动,後在回國主管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著名的人物传略辞典《清代名人传略》便出之其手。他也是美国政府著名外交官、前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的父親。另外,作为美國亚洲研究协会的创始人和首任會長,他对美国亚洲研究的整体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1884年3月6日,恒慕义出生於美國密苏里州沃伦县的沃伦顿,他的早年生活异常艰辛[1][2]。他的父親在他和他孿生弟弟出生前兩週已經過世,而在其兄弟兩人正值十二三歲之际,其年仅37歲的母親又於1897年不幸離世[3]。
其后恆慕义便开始寄居在一位亲戚家里,并在当地完成了高中学业[2]。后於1905年恒慕义在21歲時畢業於摩根公园学校;繼而在1905年免试入读芝加哥大學,并於1909年獲得學士學位,再於1911年獲碩士學位,後於1914年獲神学学士學位[3]。
在其就讀芝加哥大學期間,他被旨在推动美国大学生赴海外传教的学生志愿运动所吸引,後虽然他不是作为一个传教士身份出國,但他在1912年也毅然選擇遠赴日本任教於神户市。1913年夏天和1914年期間,恒慕义赴中國探訪了在金陵大学從事历史和宗教学教育的弟弟威廉·弗雷德里克(William Frederick),自此開始對中國產生興趣[3]。
1914年恒慕义回到了美國並結了婚。是年11月,他和新婚不久的妻子作為美国公理会差会傳教士被派遣往中國。初到中國至1915年的一段時間裡恒慕义在北京學習漢語,之後他攜妻移居去了山西汾州(今山西汾陽),於1915年9月19日開辦了一所教會學校铭义中学並親任校长[4],兼授英语[5];后还在1920年2月他的妻子生下了儿子,因敬仰中国宋代名人王安石,故为子命名为恒安石[6]。在教學工作之餘,恆慕义对中国的铜币和地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開始大量閱讀當地的地方志,還開始收集了大量的中國古錢幣和中國古地圖[1]。在山西居住了十年之后。1924年恒慕义和妻子又遷居北京,在燕京大学歷史系任教。然而不久後中國爆發了北伐战争,迫於無奈恒慕义於1927年和當地的外国居民一起輾轉回到了美國[1]。
1927年在恒慕义回抵美國之後,他在马萨诸塞州歌珊小住了幾週;不久他受邀到威廉姆斯学院政治協會參與一場讨论会,並在會上進行一場中國主題的演講。演講完畢後他意欲歸家,卻遇上葛思德东方图书馆的(Gest Oriental Library)创建人葛思德(Guion M. Gest),後者促请其留下繼續參會。而也因此恒慕义得以在會上遇見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部(现改为地理与地图部)主任科洛内尔·劳伦斯·马丁(Colonel Lawrence Martin),後者向其模糊地透露國會圖書館有意購買其帶回國的中國古地圖。[7]
同年(1927年)11月恒慕义攜帶了部分收藏的地圖和卷轴前往華盛頓,在國會圖書館內受到时馆长赫伯特·普特南的引见,后者甚至为其提供职位[8]。12月他便入職美国国会图书馆[7]。但他仍然表示他並不想長期逗留,只打算暫避禍亂而短暫回美,最遲1928年重赴中國,因此只先任职六至八个月。但之後实际他卻持續工作了27年直到1954年退休為止[5]。
恆慕义于1928年创建了国会图书馆中国图书部,并担任主任[9]。1930至1921年恆慕义在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期间结识了著名的荷兰学者戴闻达,后者鼓励恆慕义研究中国当时发生的文化复兴运动,后不久恆慕义便撰写出《近百年来中国史学与古史辨》一文,并以此文申请了荷兰莱顿大学的博士学位[10];同年获得莱顿大学中国史博士学位[8]。二十世纪30年代在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发起组织下,恆慕义被推举担任《清代名人传略》的主编[11]。
1954年恆慕义退休之后,仍不断继续他的教学工作,直到1963年4月开始赋闲居家[12]。后于1975年3月10日,他死於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珊帝泉的朋友家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