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浴宇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长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09年7月 大清江苏省海州直隶州(今江苏省灌南县) |
逝世 | 1989年7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惠浴宇(1909年7月—1989年7月8日),原名惠美琬,男,生于清江苏省海州直隶州(今江苏灌南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2]。
惠浴宇是江苏省灌云县新安镇(今灌南县新安镇镇北村)人。曾在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惠浴宇和李超时、宋绮云等人按照中共江苏省委的要求,在海州白虎山建立中共海州四县特别支部,惠浴宇任宣传委员。1929年秋,惠浴宇在东海中学学习时,发起了驱逐校长的学潮,并参与发动海州大村的农民暴动。1929年秋,到上海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4月,被南京国民政府逮捕入狱,在狱中7年坚持不屈[1][2]。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0月惠浴宇被释放出狱,随后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期间,惠浴宇受中共党组织和陈毅的直接派遣,赴苏中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创建了苏中地区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并任县长。该地区成为新四军挺进江北的先头阵地,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新四军东进后,惠浴宇又奉命率部分武装完成了恢复江都、开辟兴高宝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使苏北抗日根据地与淮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他历任中共苏中工委书记,中共苏北临时特委书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三纵队七团政委,中共江(都)高(邮)中心县委书记兼行署主任,中共苏中一地委书记等职。曾随陈毅三进泰州城,对中国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开展统战工作[1][2][3]。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惠浴宇历任苏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华中二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华东野战军十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6年重庆谈判后,中国国民党方面撕毁协议,向中共根据地姜堰一带进犯,当时在苏中军区工作的惠浴宇作为中共方面军队首席代表,深入敌营开展“火线谈判”,寸土不让,迫使敌方在谈判桌上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转入全国战略性反攻后,惠浴宇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惠浴宇历任中共苏州市委书记、市长兼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和中共苏南区党委委员,苏北行政公署主任、区党委常委,中共江苏省委常委,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市长,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江苏省省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1955年2月,惠浴宇当选为江苏省省长,在1958年和1964年又连续当选为江苏省省长[4]。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武装关押。粉碎“四人帮”以后,惠浴宇的冤案得以彻底平反。平反后,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小组组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主席、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等职。1980年,重新担任江苏省省长。他前后两度担任江苏省省长达1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任职时间最长的江苏省省长[1][2][3]。
惠浴宇是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他拥护中央关于实现干部新老交替的决策,主动退居二线。在中共十二大和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晚年他撰写了许多缅怀战友的回忆文章,汇成《写心集》出版[1][2][3]。
1989年7月8日,惠浴宇因心肌梗塞在南京逝世,享年80岁[5][3]。1989年7月18日,“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惠浴宇同志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举行,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主持了有1000多人参加的追悼会,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致悼词[3]。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 ||
---|---|---|
新頭銜 | 苏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 1949年6月-1952年11月 |
机构撤销 |
前任: 陈其五 |
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1949年4月-1949年8月 |
繼任: 王东年 |
前任: 柯庆施 |
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 1953年1月-1954年8月 |
繼任: 彭冲 |
前任: 谭震林 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 |
江苏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1955年1月-1964年 |
繼任: 许世友 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
前任: 许家屯 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
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 1980年1月-1983年 |
繼任: 韩培信(代理)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 | ||
前任: 许家屯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主席 1979年8月-1980年1月 |
繼任: 包厚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