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哈诺翼龙属 化石时期:早白垩世,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目: | †翼龍目 Pterosauria |
演化支: | †长爪翼龙类 Macronychoptera |
演化支: | †新翼龙类 Novialoidea |
演化支: | †短四跖骨类 Breviquartossa |
演化支: | †翼手龙形态类 Pterodactylomorpha |
演化支: | †单窗孔类 Monofenestrata |
演化支: | †翼手龙型类 Pterodactyliformes |
演化支: | †天龙类 Caelidracones |
亚目: | †翼手龍亞目 Pterodactyloidea |
下目: | †古翼手龙下目 Archaeopterodactyloidea |
属: | †普雷哈诺翼龙属 Prejanopterus Vidarte & Calvo, 2010 |
模式種 | |
†曲喙普雷哈诺翼龙 Prejanopterus curvirostris Vidarte & Calvo, 2010
| |
異名 | |
|
普雷哈诺翼龙(学名:Prejanopterus)是翼手龙亚目翼龙已灭绝的一个属,化石发现于西班牙拉里奥哈莱扎组的早白垩世(阿普第阶)岩层中。[1]
1980年,Peña Isasa西坡的Yacimiento de Fuente Amarga发现一处化石产地。1993及1994年从此处发现了十块含化石的石板,包括大量脱节化石骨骼及骨骼碎片,其中部分属于一种翼龙。[1]
模式种曲喙普雷哈诺翼龙(Prejanopterus curvirostra)由卡罗琳娜·富恩特斯·维达特(Carolina Fuentes Vidarte)与曼努埃尔·梅杰德·卡尔沃(Manuel Meijide Calvo)于2010年命名并描述。属名取自村庄普雷哈诺和拉丁化希腊语pteron(翅膀)。种名取自拉丁语curvus(弯曲的)及rostrum(吻部),指吻部独特的左向弯曲,据称存在于所有吻部化石中。[1]一项后期研究显示吻部“并无真正的侧向弯曲”,且“仅有轻微背向弯曲”。该研究还将种名更正为curvirostris,因为阴性形式curvirostra并不符合语法。[2]
正模标本F. A. 112由一个破碎的吻部组成。另一只残破吻部即标本F. A. 185被选为副模标本。大量其它颅骨及颅后材料亦已归入该物种,主要来自翅膀、骨盆及后肢。仍缺乏肱骨或椎骨。此标本代表西班牙保存最完整的翼龙,也是该国命名的首个早白垩世翼龙。[1]
弯曲的喙部长有二十对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小型牙齿。这种弯曲并非保存死后变形或保存不善而造成的假像——所有已知吻部化石均显示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已发现的所有下颌都是直的。翼展最初估计为4.26米(14.0英尺),[1]但后其研究显示其翼展可能不会超过2米(6.6英尺)。[2]
维达特与卡尔沃(2010年)将普雷哈诺翼龙归入翼手龙亚目。作者使比较解剖学策略,宣布没有与该物种存在明显亲缘关系的翼手龙亚目类群。[1]后来佩雷达-苏伯比奥拉等人(2012年)的系统发育分析将普雷哈诺翼龙归入翼手龙科,更确切说是置于翼手龙属与梳颌翼龙超科之间的位置。[2]威顿(2013年)根据该属不寻常的齿槽形态及长而低矮的颌骨提出其可能属于枪嘴翼龙科。[3]
以下分支图遵循佩雷达-苏伯比奥拉等人(2012年)的研究:[2]
翼手龙科 Pterodactylida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