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恭王朱㭎 | |||||||||||||||||
---|---|---|---|---|---|---|---|---|---|---|---|---|---|---|---|---|---|
明朝宗室 明朝晋國王 | |||||||||||||||||
![]() 柳巷街头的朱㭎像 | |||||||||||||||||
姓名 | 朱㭎 | ||||||||||||||||
封爵 | 親王 | ||||||||||||||||
封號 | 晋王 | ||||||||||||||||
封地 | 太原 | ||||||||||||||||
出生 | 1358年12月18日 | ||||||||||||||||
逝世 | 1398年3月30日 | (39歲)||||||||||||||||
谥号 | 恭 | ||||||||||||||||
| |||||||||||||||||
朱
在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十八日[1]出生,《明史》记其生母为孝慈高皇后,与朱棣同母。或说与兄长太子朱标、秦王朱樉同为李淑妃所生(参见:朱棣生母争议)。
洪武三年四月初七封為晋王。洪武十一年四月十六日(1378年)就藩山西太原。王妃为朱元璋麾下的大將永平侯謝成的女兒。
依據《明史》、《明太祖實錄》記載,朱棡修目美髯,顾盻有威,多智而残暴。就封太原途中,曾因細故鞭挞他的廚師,太祖朱元璋認為廚師掌管飲食,隨意處罰,恐遭下毒,訓誡了朱棡一番,還說自己討平天下的期間,什麼人犯錯都一一處罰,惟獨二十三年來不敢責備廚師「徐兴祖」。[2][3][4]朱棡後來又数次以奔马缚人,车裂之。明太祖甚怒,欲废朱棡之王爵,得兄长太子朱标调护,始得免[5]。《明實錄》記載他素怯戰無戰功,常受到朱元璋責罵。
当代研究者认为,朱标调护一事是《奉天靖难记》、《姜氏秘史》以讹传讹的说法。《明史》、《明太祖实录》所记朱棡事迹存在着讹误、曲笔和疏漏之处。当代研究者依据20世纪发现的《太祖皇帝钦录》认为,他既非贤王,却也不是不法之徒;虽然会犯一些错误,但也没有太大的罪过。他为父亲朱元璋的藩王守边制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随时受到朱元璋的严格约束[6]:15。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初三,太祖因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多次骚扰明边境,诏命晋王朱㭎、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北征。西路由晋王朱㭎率定远侯王弼出山西。《明史》记载其没遇到北元人马而还。但此战后,朱㭎、朱棣都被赏赐一百万锭宝钞,且其弟蜀王朱椿文集《献园睿制集》收录了其给朱㭎写的信《与晋府书》,其中提到朱㭎此次出兵令北元太尉、丞相、知院等相率归款,赞朱㭎不战而屈人兵。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发。依《太祖皇帝钦录》记载,朱㭎直接杀害的公侯有会宁侯张温、安庆侯仇正、徽先伯桑敬,另有三侯待考。由朱㭎押送或监视至京的公侯有东莞伯何荣、凤翔侯张龙、永平侯謝成、安陆侯吴杰、西凉侯濮玙。另抓捕人数更多的都督、指挥押送至南京[6]:15。
晋王朱棡得病,戴元禮治疗病癒,随后复发,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三月己未(3月30日)(《明实录》作三月乙未,误,当年三月无乙未日),朱棡病死,谥号晋恭王。葬山西驼山。朱元璋憤怒逮捕王府的医生们要殺死。戴元禮从容进言:“臣前奉命视王疾,启王曰:今即愈,但毒在膏肓,恐复作,不可疗也,今果然矣。”諸醫由是免死。
朱棡死后他的儿子晋定王朱济熺继位。
朱元璋為晉王宗室命名的二十字是: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咸景慕,述學繼前修。
朱棡家族 | ||||||||||||||||||||||||||||||||||||||||||||||||||||||||||||||||||||||||||||||||||||||||||||||||||||||||||||||||||||||||||||||||||||||||||||||||||||||||||||||||||||||||||||||||||||||||||||||||||||||||||||||||||||||||||||||||||||||||||||||||||||||||||||||||||||||||||||||||||||||||||||||||||||
---|---|---|---|---|---|---|---|---|---|---|---|---|---|---|---|---|---|---|---|---|---|---|---|---|---|---|---|---|---|---|---|---|---|---|---|---|---|---|---|---|---|---|---|---|---|---|---|---|---|---|---|---|---|---|---|---|---|---|---|---|---|---|---|---|---|---|---|---|---|---|---|---|---|---|---|---|---|---|---|---|---|---|---|---|---|---|---|---|---|---|---|---|---|---|---|---|---|---|---|---|---|---|---|---|---|---|---|---|---|---|---|---|---|---|---|---|---|---|---|---|---|---|---|---|---|---|---|---|---|---|---|---|---|---|---|---|---|---|---|---|---|---|---|---|---|---|---|---|---|---|---|---|---|---|---|---|---|---|---|---|---|---|---|---|---|---|---|---|---|---|---|---|---|---|---|---|---|---|---|---|---|---|---|---|---|---|---|---|---|---|---|---|---|---|---|---|---|---|---|---|---|---|---|---|---|---|---|---|---|---|---|---|---|---|---|---|---|---|---|---|---|---|---|---|---|---|---|---|---|---|---|---|---|---|---|---|---|---|---|---|---|---|---|---|---|---|---|---|---|---|---|---|---|---|---|---|---|---|---|---|---|---|---|---|---|---|---|---|---|---|---|---|---|---|---|---|---|---|---|---|---|---|---|---|---|---|---|---|---|---|---|---|
|
數字代表即位次序,紅色為底色者為追封。
朱元璋 | |||||||||||||||||||||||||||||||||||||||||||||||||||||||||||||||||
晉恭王 朱棡1 | |||||||||||||||||||||||||||||||||||||||||||||||||||||||||||||||||
晉定王 朱濟熺2 | 朱濟燁 | 晉王 朱濟熿3 | 朱濟炫 | 朱濟煥 | 朱濟烺 | 朱濟熇 | |||||||||||||||||||||||||||||||||||||||||||||||||||||||||||
晉憲王 朱美圭4 | 朱美垸 | 朱美垙 | 朱美埻 | 朱美垣 | 朱美塎 | 朱美堣 | 朱美堛 | ||||||||||||||||||||||||||||||||||||||||||||||||||||||||||
晉莊王 朱鍾鉉5 | 朱鍾鐸 | 朱鍾鏸 | 朱鍾鋐 | ||||||||||||||||||||||||||||||||||||||||||||||||||||||||||||||
晉靖王 朱奇源 | 朱奇渶 | 朱奇溶 | 朱奇瀴 | ||||||||||||||||||||||||||||||||||||||||||||||||||||||||||||||
晉懷王 朱表榮 | 晉安王 朱表槏 | 朱表椈 | 朱表柣 | 朱表栺 | 朱表檈 | ||||||||||||||||||||||||||||||||||||||||||||||||||||||||||||
朱知爍 | 晉端王 朱知烊6 | 晉康王 朱知㸅 | |||||||||||||||||||||||||||||||||||||||||||||||||||||||||||||||
晉簡王 朱新㙉7 | 晉和王 朱新墧 | ||||||||||||||||||||||||||||||||||||||||||||||||||||||||||||||||
晉敬王 朱慎鏡8 | ? | 晉惠王 朱慎鋷10 | |||||||||||||||||||||||||||||||||||||||||||||||||||||||||||||||
晉王 朱敏游9 | 晉穆王 朱敏淳11 | ||||||||||||||||||||||||||||||||||||||||||||||||||||||||||||||||
晉裕王 朱求桂12 | |||||||||||||||||||||||||||||||||||||||||||||||||||||||||||||||||
晉王 朱審烜13 | |||||||||||||||||||||||||||||||||||||||||||||||||||||||||||||||||
無 原因:明太祖封之 |
明晋國國王 1371年-1398年 |
繼任者: 子定王朱济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