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乐果 | |
---|---|
![]() | |
![]() | |
IUPAC名 O,O-二甲基-S-(N-甲基氨基甲酰甲基)硫赶磷酸酯 O,O-Dimethyl S-[2-(methylamino)-2-oxoethyl] phosphorothioate | |
别名 | 华果、氧化乐果 |
识别 | |
CAS号 | 1113-02-6 ![]() |
PubChem | 14210 |
ChemSpider | 13574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PZXOQEXFMJCDPG-UHFFFAOYAZ |
ChEBI | 38730 |
KEGG | C18662 |
性质 | |
化学式 | C5H12NO4PS |
摩尔质量 | 213.19 g/mol g·mol⁻¹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氧乐果(英語:Omethoate),是内吸广谱性硫赶式一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杀螨剂,又称氧化乐果等,1965年由联邦德国拜耳公司开发。主要用于控制蚜虫、螨虫、以及鳞翅目等,特别是对耐乐果的农业害虫[1]。
氧乐果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间的释放与传递,来实现杀虫效果[2]。
氧乐果对黏膜和皮肤有刺激,由于对其安全性的担忧,其毒性和潜在危害仍在研究中[3]。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摄取容许量(ADI)为0.0003 mg/kg[2][1]
![]() | 这是一篇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