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纳

波纳

波纳Horatius Bonar/həˈrʃəs ˈbɒnˌɑːr, ˈbɒnər/;1808年12月19日—1889年7月31日)是一位19世紀苏格兰牧师、诗人。

生平

[编辑]

波纳於1808年12月19日生於愛丁堡,他的父亲是苏格兰律师詹姆斯·波纳(1758-1821年),母亲马乔里·皮奥特·梅特兰[1]。这个家庭住在爱丁堡的布劳顿区[2]。他在爱丁堡接受教育。他在愛丁堡大学神學院讀書時,在当时最有名的一位教授托马斯·查默斯(Thomas Chalmers)手下嚴格受教,查默斯在當時神學家中是一個非常愛主且有豐盛屬靈生命的人。在他手下所有學生中,波納是最傑出的一位。和查默斯在一起那一段時間,實在為波納帶來極大的祝福,而且對他一生的事工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他的家族在苏格兰教会相当有名,曾担任牧师达364年之久。他這一代11个兄弟姊妹中,两位兄弟约翰·詹姆斯和安德鲁·亚历山大都是苏格兰自由教会的著名牧师。

1853年,波纳获得阿伯丁大学荣誉神学博士学位。

1889年7月31日,他死在帕默斯顿路10 号家中[3],安葬在修士门墓地(Canongate Kirkyard)亚历山大·波纳和他的父母的墓穴,靠近东部扩展区的底部。

家庭

[编辑]

1843年,他与简·凯瑟琳·伦迪结婚。她于1876年去世。[4]

他们的五个年幼的孩子相继去世。在他们的晚年,一个守寡的女儿,带着五个小孩,回到父母身边生活。

他们的孩子包括霍拉提乌斯·尼尼安·波纳牧师(生于1860年)。

格里诺克的约翰·詹姆斯·波纳牧师(1803-1891年)是他的兄弟。

事工

[编辑]

波纳原本服务于苏格兰国教苏格兰长老会。從神學院畢業後,開始,他被派到利斯负责圣约翰堂,那地方是窮鄉僻壤,人民以粗野不馴著名。這一個艱難的環境,使波納的品格得到訓練,並為他的屬靈生命,打下一個美好結實的基礎。

他后来在苏格兰的凯尔索工作,帶進一個大的復興。影響深廣,所以人們都稱他為“凱爾塞”的波納。

在1843年苏格兰教会大分裂时,有四百名傳道人脫離國教会(占总数三分之一),另外成立苏格兰自由教会。波納和他的老師查默斯是其中主要分子。

1867年迁往爱丁堡,接管查默斯纪念教堂Chalmers Memorial Church(以他的大学老师托马斯·查默斯博士命名)。1883年,他当选为苏格兰自由教会的大会主席。

波納因著神在他身上,特別培養雕刻的工作,使他不但成為一個有豐盛屬靈生命的人,並且更是使他在那一時代神兒女中,具有巨大的屬靈影響力。為著維護屬靈見證,對抗黑暗權勢時,不惜犧牲一切的勇敢精神;以及他在建立教會事工上的能力和恩賜,並他在服事神兒女時的那樣忠誠勤勞,從不顧及自己的疲乏和健康,總是超過他體力迫切的工作,因之處處在在都使神兒女由衷地敬愛他。他在神兒女中屬靈之影響力,一直到他死後,仍運行在神兒女中間。他在聖詩這方面的貢獻。他也是那一時代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一直流傳到今天,仍是神兒女最寶貴的產業,和極大的祝福。因著他在詩歌方面傑出的天才,和他寫的詩歌所帶給神兒女的靈感和祝福,更被人稱為“蘇格蘭的聖詩之王”。

蘇格蘭國教,已完全墮落到一個非常形式化,而缺少生命的死硬組織中,更可怕的,是國教和政治不能分開,一切事都直接受政府的監督和控制。許多清心愛主的神的僕人,覺得蘇格蘭國教已完全落在政府控制之下,並且處處干涉各地教會一切的事,而他們認為屬靈的事,不能由那完全不認識主的人,甚至是非基督徒來控制。到了那一個時候,這一個干涉已嚴重扼殺了聚會中的屬靈生命,並且嚴重損傷聖靈的主權,甚至基本的信仰。所忍受的犧牲和痛苦,他們得被迫放棄他們的一切產業,他們也失掉了所有的薪水,每一個出來的人都沒有一點收入,並且也得放棄並離開還留在國教中的一切親朋好友,因他們被定罪為國教之叛徒,還在國教裏的人不能和他們來往,而瞻望前面,他們正像亞伯拉罕一樣:“出去的時候還不知道往哪里去”,踏入一個十分渺茫、自己完全不知道也沒有把握的境地中。經過了一段艱苦日子之後,他們就建立了許多真正有聖靈自由,而被聖靈所管理的聚會,並且他們又建立了新的家室,有了自己的醫院!不僅教會在很短時間中,有力的站了起來,並且他們還差派許多傳教士把福音帶到遠方去。

波納實在是一位有傑出領導才能的屬靈首領,因著主在他身上的雕刻和工作,處處他都能在他的性格中,表現出耶穌基督的偉大,經過了和蘇格蘭的國教這樣嚴重的衝突和分離,等待神的工作穩定之後,他就伸出手來,向原來教會尋求和諧,因著他的才能和謙卑,從不紀念國教給他們的痛苦和折磨,他終於彌補了神兒女中分裂的傷痕,而使聖徒們能和諧的來往。所以他們能很喜樂地稱他們是一班和一切聖徒都能合一的教會,不論是愛他們或是反對他們的!生命和能力從那裏一直湧流出來,影響並幫助各地聖徒。

當他投身于工作時,他常被人形容為精力無窮之泉源,不知疲乏不顧身體勞苦服事神的兒女,而他從天上來的靈感也是如此,他是一個多產的作者,在那一時期間,他也常訪問倫敦,常被邀請在Mildmay Park Confernce作講員,而在那時代中,只有少數人能得到在那聚會中講道這一個榮譽,於是波納的聲望和屬靈影響力,更廣泛深入到全國神兒女中間。那時他也開始出一本屬靈雜誌季刊叫做〈Journal of Prophecy〉這本季刊,也給當時神兒女,帶來遠大的屬靈影響力。

他的著作很多,其中尤以〈一宿雖有哭泣〉最能説明聖徒們。內容說到“神的家”的意義:我們生在神的家中,在萬有中被分別出來,為要呼召我們進入與父子聖靈偉大的交通裏面。另一意義乃是:要率領眾子進榮耀,這是主在神的家中最大的責任;又說到神的家(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這一個身體就是基督豐滿的彰顯,神永世的計畫就是要讓基督的豐滿,藉著教會充滿萬有,完成神的計畫。今天主在神的家中一切的工作,都是向著這一個榮耀的目的。雖然經歷許多損失使我們痛苦,但“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這本書不僅幫助許多神的兒女,更是波納一生經歷的一個縮影。

他的詩歌,他寫詩的歷史開始得很早,所以他寫的詩很多,曾出版了好幾本詩集,在那五十年之間,他的詩歌在英國是最普遍被神兒女所使用的,由此可知他的詩歌對神兒女的影響力有多大。他的詩歌中,膾炙人口的就有六百首之多,他有一個習慣,無論工作和休息,無論在何處,他身邊總是帶著一本筆記簿,無論什麼時候,他一得著主的亮光,靈感在他裏面就像泉源湧出,他就立刻把這一切都記在他的本子裏面,所以每次我們唱他寫的詩時,總是覺得有那樣豐富的靈感,而且覺得從上頭來的能力,他不大注意寫詩的小節,不拘泥于韻文的完全,而且他也無意在寫完後再作修正的工作,就付梓出版。等他去世之後,他的孩子們說,他從不注意詩歌的結構和詞藻,只是全力發揮所捕捉到的靈感,並全力把從主所得的資訊,用詩歌表達出來。他寫的詩歌種類也極廣,無論在福音,生命以及其他各方面。他都有非常美好的詩歌,而在這一切不同種類的詩歌當中,我們都能摸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洋溢著神向我們的大愛,和聖徒對神的摯愛。他曾出過好些詩集,最有名的一集叫做信心和盼望的詩集。另外他的詩歌有一個特點,他不大在詩歌中,表達他自己的經歷和感覺,而只注意把人帶到主面前,並把人帶回到當初教會最古老的信心和盼望裏去,而這些,正是現在神的兒女所失去的。

下列幾首詩歌,是在他這許多詩歌中特別突出的:

〈聽見主的聲音〉和另一首是〈主,在此我要與你面對面〉後者是有關於擘餅用的詩歌,很少有一首擘餅詩歌能超過這一首。他寫此詩時,正是當他在凱爾塞初期時,一次擘餅聚會後,主那樣與他們同在,甚至每一個人都因著主的愛而忘記了自己的存在,會後聖靈就把這詩歌放在他心中。

另外一首:〈將你生命充滿我〉,詩歌內充滿了禱告和讚美的靈。

〈起來作工〉(“Go,Labour On”),是當他來Leith這一個最坎坷艱難的工廠裏,埋頭工作時,許多同工都因著工作環境太為難,而覺得氣餒灰心,為此在一次禱告會之後,波納就寫了這首詩,為著激勵他和同工,靠著主在艱難中一起努力往前。

〈求你揀選我道路〉(“The Way Not Mine,O Lord”)(《聖徒詩歌》第365首)和“Beloved,Let Us Love”這兩首詩可說是他詩歌中的代表作。

還有一首詩歌,是他自己所最喜歡的“when the weary seeking rest”,是根據歷代志下六章二十九、三十兩節:“你的民以色列,或是眾人,或是一人,自覺災禍甚苦,向這殿舉手,無論祈求什麼,禱告什麼,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赦免,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所寫的。

著作

[编辑]

他是一位广受欢迎的多产作家,著述丰富。1848年至1873 年,他还担任《预言季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Prophecy")的编辑,以及1859年至1879 年《基督徒宝库》("Christian Treasury")编辑。除了许多赞美诗书籍和小册子;其中许多圣诗,如“听见主的声音”("I heard the voice of Jesus say")和"Blessing and Honor and Glory and Power",在英语世界广为人知。 其中一部分结集为三册Hymns of Faith and Hope出版。他最后一卷诗集是My Old Letters。波纳还撰写了他认识的几位牧师的传记,包括1869年后者与波纳的女儿结婚,1882年在法国担任传教士时去世。

他的圣诗包括:

  • Fill thou my life, O Lord, my God
  • 我听见耶稣温柔声音(I heard the Voice of Jesus say)
  • 只要是你道路(Thy way, not mine, O Lord)
  • A few more years shall roll
  • Come Lord and tarry not
  • 没有血,没有坛(No blood,no altar now)
  • 为着这饼和这杯(For the bread and for the wine)

他的著作包括:

  • 《一宿雖有哭泣》

参考

[编辑]
  1. ^ James Bonar grave monument in Canongate Kirk Church burial ground, Edinburgh, Lothian, Scotland. [2019-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2. ^ Edinburgh Post Office Directory 1810
  3. ^ Edinburgh Post Office Directory 1889
  4. ^ Ewings Annals of the Free Church of Scot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