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讲述處於施工或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 |
泰晤士河口機場 | |
---|---|
![]() | |
概要 | |
状态 | 構思中 |
地點 | ![]() |
预估造价 | £400億 |
所有者 | 大倫敦市長 |
泰晤士河口機場一詞用於統稱英國泰晤士河口周邊的眾多機場興建計畫。自1970年代起至今,已有多個在此區為英國首都倫敦增設聯外機場的方案。
1971年4月,政府宣佈位於Maplin Sands(Foulness)[譯名請求]的一塊地將被用於建設第三個倫敦機場(其它兩個是希斯羅機場和蓋特威克機場),而且計劃將會立刻執行[1]。1973年10月Maplin開發法得到了皇家的贊同[2]。1973年,在城鄉規劃法授權下,一個具體的開發合同開始了,Maplin開發機構被組建並開始運作。這個計劃並不僅是開發一個主要機場,它還包括一個可用於集裝箱輪的深水港、一個與M12與M13高速公路一起連接倫敦的高速鐵路線以及一個可以服務於上千個本計劃所需工人的城鎮。
然而Maplin機場項目於1974年7月被放棄[3]。計劃成為贖罪日戰爭引起的突如其來的1973到74年石油危機的眾多犧牲品之一,計劃被拋棄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便宜的計劃,就是擴建斯坦斯特德機場,而集裝箱碼頭的需求由發展费利克斯托港而滿足了。
在2002年,政府認為北肯特郡Hoo半島[譯名請求]的克里夫(Cliffe)是可能的地點中最適合替倫敦建機場的[4]。這項提議包含了四個東西向、兩個一組的跑道,以及另外五個不同方向的跑道,這五個跑道只會在晚間和特定的天氣狀況下使用[5]。在2003年12月,政府決定放棄這個提案,理由是這個海岸站點的興建成本太高,而且機場可能有極大風險不能很好的運作[6]。
1990年'Marinai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計劃開始推進[7]。該計劃就是在泰晤士河口的離岸人工島上建造一座機場。該人工島位於謝佩島的東北方[5]。當計劃於2002年的研討會上被再次提出時,又因不足的信息和過高的費用而被棄置[6]。
然而,這個提案在2008年由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重新進行,坐落於更東邊,向惠特斯特布爾的Shivering Sands[譯名請求]地區。副市長基特·馬特豪斯在就職以前就建議泰晤士河口要有機場[8]。在2008年11月市長指派Doug Oakervee[譯名請求](他是倫敦橫貫鐵路的執行主席)領導大倫敦政府的初步可行性研究[9],該研究在2009年10月下定論說該處對這計畫「沒有邏輯的阻礙」[10]。
在泰晤士河口建機場與希斯羅機場相比有如下好處[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