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恒博(Alfred James Broomhall,1911年12月6日—1994年5月11日),英国内地会派往中国的医疗传教士,作家、历史学家。
1911年12月6日,海恒博出生于中国山东烟台,父亲海文启(Benjamin Charles Broomhall)。海氏家族是传教士世家,海恒博是海家班的第三代。他的祖父海班明(Benjamin Broomhall)担任内地会总干事二十余年,娶了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的妹妹戴贺美(Amelia)。大姑妈海帼德(Amelia Gertrude Broomhall)、大伯父海国禄(Albert Hudson Broomhall)、四姑妈海懿德(Edith Elizabeth Broomhall)、二伯父海思波(Marshall Broomhall)和父亲海文启都是内地会驻华传教士。
海恒博先后就读于烟台内地会芝罘学校,和英国巴斯的蒙顿康学校(Monkton Combe)。海恒博在19岁时,他读到一本关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的书。他下定决心,要把耶稣告诉他们。像他的前辈戴德生一样,他也先去了皇家伦敦医院接受医学训练。完成课程后,他于1938年加入内地会,启程前往中国。
在他抵达中国之前,中日战争已经爆发,日本控制了中国许多地方,旅行变得很困难,他毫不畏惧,到达香港,在那里买了一辆车,然后开车穿过法属印度支那,到达中国边境,再前往重庆。海恒博决定留在中国,与中国人一起面对困难时期。在战争期间,海恒博在四川的教会医院行医。
1942年,海恒博与Theodora Janet Churchill (生于1913年6月13日,2000年11月去世)在中国结婚,他们有3个女儿。1943年,这对开始进入彝族部落进行拓荒工作,他们在那里提供医疗援助,广交朋友。但是,日本的行动迫使他们离开。为了安全,他们全家不得不逃往印度。虽然失败了,海恒博还是告诉每个人:
"我想去凉山交朋友,因为那里有我所爱并希望服务的彝族兄弟。"
战后,1946年,海恒博夫妇回到中国,海恒博只身前往凉山,把妻子和两个女儿留在了中国西南部的Luoshan。 1951年,海恒博夫妇和4个女儿被软禁几个月后,在年底被共产党趕出中国,许多彝族人来为他送行。
海恒博对内地会能否在泰国开展医疗工作进行了调查,后来在那里建立了三家医院。从1953年直到退休为止,他又在菲律宾民都洛岛,向岛上的原住民传教11年之久。
海恒博从医生岗位退休,放下手术刀以后,又开始拿起笔记录历史。他花了十多年时间,翻阅有关戴德生和中国内地会的大量记录。因此,他写出了最全面、最可靠的一本戴德生传记。随后海恒博在伦敦纽因顿格林(Newington Green)的海外基督使团总部大楼担任多个职位。
1988年,虽然他身体不好,他还是获准再次访问彝族。他回到四川,曾经传教的彝族地区。他泪流满面,宣称想在两年后再次回来。那时,他失聪了,身体一侧瘫痪,人们奔走相告,说海医生回来了。一个女人跪在他面前,拿着她母亲送给她的戒指。
"你治好了我妈妈。她快要死的时候,把她的戒指给我,叫我必须交给你。"
1991年再次回来时,他向当地医院捐赠了价值2万美元的医疗设备。
""凉山人民一直对我如此的支持和帮助," 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友谊。"
他知道再也回不来了,泪眼汪汪的医生拿起一块土带回家。三年后,1994年5月11日,海恒博去世了,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