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波利赫罗尼亚德 (羅馬尼亞語:Mihail Polihroniade,1906年9月17日—1939年9月22日至23日)是一位罗马尼亚历史学家和记者。
米哈伊尔·波利赫罗尼亚德出生于布勒伊拉,毕业于布加勒斯特大学法学院,并从事律师工作[1]。最初,他曾是共产主义的支持者,后来转向极右翼并加入了铁卫团[2]。在媒体领域,他撰写了大量的意识形态文章以及关于国际事件的评论。1929年至1930年,他与佩特鲁·科马内斯库(Petru Comarnescu)、约内尔·吉亚努(Ionel Jianu)和康斯坦丁·诺伊卡(Constantin Noica)共同出版了《行动与反应》(Acțiune și reacțiune)杂志;1933年,他指导出版了《轴线》(Axa)杂志。他曾担任《时间》(Vremea)的编辑秘书、《佳音报》(Buna Vestire)的编辑,并为许多刊物撰稿,包括《政治》(Politica)、《最后一刻》(Ultima oră)、《言辞》(Cuvântul)、《思维》(Gândirea)、《文学宇宙》(Universul literar)、《文学印刷机》(Tiparnița literară)、《今日》(Azi)、《阿尔杰什之声》(Cuvântul Argeșului)、《学生之声》(Cuvântul studențesc)、《日历》(Calendarul)、《桑齐亚娜》(Sânziana)和《圣像画家》(Iconar)。他属于《标准》(Criterion)杂志的圈子。
1937年,他与亚历山德鲁-克里斯蒂安·特尔(Alexandru-Christian Tell)共同出版了《卡罗尔一世的统治》(Domnia lui Carol I)[3]。他还撰写了宣传册《青年与外交政策》(Tineretul și politica externă)(1937年;1940年再版)。他的研究《卡罗尔一世时期的罗马尼亚政治生活》(Viața politică a României sub Carol I)发表在《罗马尼亚百科全书》(Enciclopedia României)第一卷(1938年)中。
1939年,为了报复阿曼德·克利内斯库(Armand Călinescu)的遇刺事件,他在勒姆尼库瑟拉特监狱(Râmnicu Sărat Prison)被杀害。[4]
|title=
为空 (帮助)
|title=
为空 (帮助)
|title=
为空 (帮助)
|title=
为空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