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数之恋 | |
---|---|
原名 | Prime Obsession: Bernhard Riemann and the Greatest Unsolved Problem in Mathematics |
作者 | 约翰·德比希尔 |
类型 | 大众科学 |
语言 | 英语 |
主题 | 数学、科学史 |
發行信息 | |
出版机构 | 约瑟夫亨利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03年4月23日 |
出版地點 | ![]() |
页数 | 448 |
规范控制 | |
ISBN | 0-309-08549-7 |
《質數魔力》(英語:Prime Obsession)是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德比希尔创作的數學史書籍,主要內容介绍19世紀數學家伯恩哈德·黎曼與至今尚未解決的黎曼猜想。本書採穿插敘述數學、歷史的手法,在奇數章節由淺到深介紹與黎曼猜想相關的數學,偶數章節介紹相關歷史人物及史事;除了介紹黎曼之外,也大篇幅記載歐拉、高斯、希爾伯特等多位前後為此貢獻的數學家事蹟。
第一章探討無窮級數以及收斂性、發散性,以一疊扑克牌在靜力平衡狀態下一張一張向外伸長為例,來解釋调和级数;第二章介紹黎曼,以及當時19世纪西欧大事記。第三章解說質數定理,即素数计数函数π(N)的大小可以用自然對數函數log(N)近似:
第四章是高斯與歐拉的生平,以及質數定理的發展過程;第五章從巴塞尔问题開始探討黎曼ζ函數:
第六章提及中國虚岁來說明一些数论概念,並介紹黎曼的老師狄利克雷;第七章借用埃拉托斯特尼筛法,推導黎曼ζ函數與質數p的關聯,得出作者稱為「金鑰匙」(Golden Key)的歐拉乘積公式,作為本書介紹黎曼猜想的基礎:
本書有幾種不同版本的中文譯本。臺灣正體中文版本在2005年由天下文化出版,書名《质数魔力》,分為上下兩冊《橫跨兩世紀的狂熱》[1]、《百萬美元大挑戰》[2],曾在2006年入選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的寒假數學書單[3];中国大陆簡體中文版本在2008年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書名採直译《素数之恋:黎曼和数学中最大的未解之谜》,不分冊,收入哲人石丛书第三辑[4][5]。
伊利諾州西北大學教授詹姆士·勞弗評論,這本書利於了解黎曼猜想的數學理論及歷史[7]。中密歇根大学教授悉尼·格拉漢姆稱讚《質數魔力》的淺顯解說讓大學生也能理解,尤其適合要去讀研究所的人;儘管基礎數學解釋詳細、高等數學解釋不足,但是對於數學已經足夠了解的人,這本書是以有趣的角度描述他們熟悉的領域[8]。唐·雷蒙批評,雖然偶數章節詳細介紹歷史,但奇數章節的數學不夠正式以至無用,若讀者數學程度不足則難以理解,也未解釋黎曼假設的重要性[9]。芬兰數理雜誌《阿基米德》評論,作者跳過一些晦澀概念,以高中數學解釋黎曼假設,更擅於人物描寫;本書能激發讀者對數學和科学史的興趣,對一般數學文獻而言是難得的補充[10]。
臺灣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教授單維彰的書評寫道,選擇黎曼猜想作為科普題材是很有勇氣的選擇;推測由於更早一些大數學家更著名的的緣故,作者在此書著重「敘人」,是較為特別、少見的讀物[11]。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副教授翁秉仁在《科学美国人》指出幾處錯譯,評價德比夏爾不是專業數學家而「至少寫了半本好書」,可讓讀者入門理解黎曼假設的背景。後半部分面臨更為艱深的數學領域(随机矩阵、算子理论等)不可能深入,讀者須自行意會;偶數章節則可圈可點,具有調劑、穿針引線或補充註釋的功用。以往一些相關科普書籍連專業人士也未必接受,卻紛紛推薦《质数魔力》;作為「外行人」的作品,這本書也適合其他領域的數學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