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加州州长
美国第四十任总统
政策规定
任免
第一任期
第二任期
卸任总统后
遗产
|
||
本条目讲的是罗纳德·里根选举历史。罗纳德·里根是美国共和党人,曾任美国第40任总统,在此之前曾担任加州第33任州长。里根在第一次就职时年龄为69岁零349天,当时是美国历史上就职时年龄最大的总统,直到唐纳德·特朗普在2017年以70岁零220天的年龄就职时被打破。1984年,里根以73岁零274天的年龄赢得连任,在当时成为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年龄最大的人,直到2020年乔·拜登以77岁零349天的年龄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时被打破。
两次当选总统[1]的里根重塑了共和党,领导了现代保守主义运动,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动态。[2]里根在1980年的总统竞选中强调了他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减税刺激经济[3]、减少政府对人民生活的干预[4]、维护州权[5]以及进行国防建设。[6]
里根在任期内推行的政策反映了他对个人自由的推崇,给美国经济和军事带来了变化,并为冷战的结束做出了贡献。[7]他的总统任期被称为“里根革命”,[8][9] 因为他重振了美国人民的士气和美国经济,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依赖。[7]
在1965年末里根发表了《抉择时刻》演讲之后,[10]加州共和党人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为此他宣布自己将于1966年参选加州州长。[11][12]在共和党初选中,他以近65%的选票(包括补选选票)击败了其他四位候选人,其中包括前旧金山市长乔治·克里斯托弗。[13]虽然里根没有参加民主党初选,但他作为海选候选人获得了27422张选票。[13]如果不包括海选候选人,在民主党初选中总共有2570396张选票,[13]所以里根在民主党初选的选票大约占民主党初选总票数的1%。在里根的竞选活动中,他强调了两大主题:“让那些吃福利的人重返工作岗位”,以及应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蓬勃发展的反战和反体制学生抗议活动,也就是所谓“清理伯克利的烂摊子”。[14]罗纳德·里根在1966年击败了连任两届的州长帕特·布朗成功当选,完成了1958年美国参议员威廉·诺兰德以及1962年前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都没做到的事情。1967年1月2日,他宣誓就任加州第33任州长。[10][15]
党派 | 候选人 | 得票数 | 百分比 | |
---|---|---|---|---|
共和党 | 罗纳德·里根 | 1,417,623 | 64.85 | |
共和党 | 乔治·克里斯托弗 | 675,683 | 30.91 | |
共和党 | 威廉·佩恩·帕特里克 | 40,887 | 2.05 | |
共和党 | 沃伦·N·多恩 | 44,812 | 2.04 | |
共和党 | 约瑟夫·R·麦克斯韦 | 7,052 | 0.32 | |
合计 | 2,186,057 | 100 |
党派 | 候选人 | 得票数 | 百分比 | |||
---|---|---|---|---|---|---|
共和党 | 罗纳德·里根 | 3,742,913 | 57.55 | |||
民主党 | 帕特·布朗(现任) | 2,749,174 | 42.27 | |||
其他 | 11,358 | 0.18 | ||||
合计 | 6,503,445 | 100.00 | ||||
投票率 | 77.98% | |||||
共和黨击败民主党 |
在担任加州州长后不久,里根于1968年作为“阻止尼克松”运动的一部分试水了总统之路,希望在尼克松和第二名纳尔逊·洛克菲勒都没有在共和党大会的第一轮投票中获得足够的代表票数的情况下切断尼克松在南方的支持[18]从而成为一名折中候选人[19]。然而到大会召开时尼克松已经获得了692张代表票,比获得提名所需的票数多了25张。洛克菲勒紧随其后,里根屈居第三。[18]
1968年共和党总统初选[20][21][22] | |||||
---|---|---|---|---|---|
政党 | 候选人 | 总选票 | % | 所胜州数 | |
共和黨 | 罗纳德·里根 | 1,696,632 | 37.93 | 1 | |
理查德·尼克松 | 1,679,443 | 37.54 | 10[b] | ||
吉姆·罗兹 | 614,492 | 13.74 | 1 | ||
纳尔逊·洛克菲勒 | 164,340 | 3.67 | 1 | ||
无效票 | 140,639 | 3.14 | 0 |
1968年共和党全国大会[23] | ||||
---|---|---|---|---|
政党 | 候选人 | 票数: (初选)终选[c] |
% | |
共和黨 | 理查德·尼克松 | (692) 1238 | 92.95 | |
纳尔逊·洛克菲勒 | (277) | 936.98 | ||
罗纳德·里根 | (182) | 20.07 | ||
吉姆·罗兹 | (55) | 0—
| ||
乔治·罗姆尼 | (50) | 0—
| ||
克利福德·凯斯 | (22) | 0—
| ||
弗兰克·卡尔森 | (20) | 0—
| ||
其他 | (35) | 0—
|
尽管在1968年对里根进行了一场失败的罢免,[24]但是里根的选举并没有因此受挫。里根在共和党初选[25]中没有对手,并在1970年击败了“大老爸”杰西·安鲁再次当选。[15]在接下来的选举中,里根没有寻求第三个任期。
党派 | 候选人 | 得票数 | 百分比 | |
---|---|---|---|---|
共和党 | 罗纳德·里根 | 1,906,568 | 100 | |
合计 | 1,906,568 | 100.00 |
党派 | 候选人 | 得票数 | 百分比 | |
---|---|---|---|---|
共和党 | 罗纳德·里根 (现任) | 3,439,664 | 52.83 | |
民主党 | 杰西·安鲁 | 2,938,607 | 45.14 | |
Peace and Freedom | 里卡多·罗莫 | 65,954 | 1.01 | |
American Independent | 比尔·希勒 | 65,847 | 1.01 | |
合计 | 6,510,072 | 100.00 | ||
投票率 | 74.78% | |||
共和党保持既有席位 |
1976年,里根向现任总统福特发起挑战,争取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很快得到了美国保守联盟等志同道合组织的支持,成为了保守派的候选人,而福特总统则被认为是一个更为温和的共和党人。[28]虽然里根输掉了共和党提名,但他在新罕布什尔州获得了307张海选票,在怀俄明州获得了388张海选票,甚至于11月的选举人团投票中在华盛顿州获得了一张失信选举人票,[29]而福特在该州击败了民主党挑战者吉米·卡特,但是福特最终在大选中败给了卡特。
1976年共和党总统初选[30] | |||||
---|---|---|---|---|---|
党派 | 候选人 | 总票数 | % | 所赢州数 | |
共和黨 | 杰拉尔德·福特(现任) | 5,529,899 | 53.29 | 27[d] | |
罗纳德·里根 | 4,760,222 | 45.88 | 24 | ||
其他 | 44,626 | 0.43 | 0 | ||
无效票 | 34,717 | 0.34 | 0 |
197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31] | ||||
---|---|---|---|---|
党派 | 候选人 | 票数 | % | |
共和黨 | 杰拉尔德·福特(现任) | 1,187 | 52.57 | |
罗纳德·里根 | 1,070 | 47.39 | ||
艾略特·理查森 | 1 | 0.04 |
1976年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提名[32] | ||||
---|---|---|---|---|
党派 | 候选人 | 票数 | % | |
共和黨 | 鲍勃·多尔 | 1,921 | 85.04 | |
弃权票 | 103 | 4.56 | ||
杰西·亚历山大·赫尔姆斯 | 103 | 4.56 | ||
罗纳德·里根 | 27 | 1.20 | ||
菲尔·克莱恩 | 23 | 1.02 | ||
约翰·格雷迪 | 19 | 0.84 | ||
路易斯·弗雷 | 9 | 0.40 | ||
安妮·阿姆斯特朗 | 6 | 0.27 | ||
霍华德·贝克 | 6 | 0.27 | ||
小威廉·F·巴克利 | 4 | 0.18 | ||
约翰·康纳利 | 4 | 0.18 | ||
戴夫·特里恩 | 4 | 0.18 | ||
其他 | 30 | 1.30 |
1976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 选举人团投票[33] | ||||
---|---|---|---|---|
党派 | 总统 候选人 |
副总统 候选人 |
选举人票 | |
民主黨 | 吉米·卡特 | 沃尔特·蒙代尔 | 297 | |
共和黨 | 杰拉尔德·福特(现任) | 鲍勃·多尔 | 240 | |
共和黨 | 罗纳德·里根 | 鲍勃·多尔 | 1[e] | |
总票数: | 538 | |||
获胜所需票数: | 270 |
里根的对手是现任民主党总统吉米·卡特和独立候选人约翰·B·安德森。[1][34]他的支持者称赞他进行了乐观的竞选活动。[35]在伊朗人质危机和国内以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为标志且不断恶化的经济的帮助下,里根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了选举。[36][37]1980年的总统大选标志着里根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政治保守派的政党重组。[38][39]在2017年70岁的川普总统宣誓就职之前,69岁的里根是美国历史上就任时最年长的总统。[36]
1980年共和党总统初选[40] | |||||
---|---|---|---|---|---|
党派 | 候选人 | 总票数 | % | 所胜州数 | |
共和黨 | 罗纳德·里根 | 7,709,793 | 59.79 | 44 | |
老布什 | 3,070,033 | 23.81 | 7[f] | ||
约翰·B·安德森 | 1,572,174 | 12.19 | 0 | ||
霍华德·贝克 | 181,153 | 1.41 | 0 | ||
菲尔·克莱恩 | 97,793 | 0.76 | 0 | ||
约翰·康纳利 | 82,625 | 0.64 | 0 | ||
无效票 | 68,155 | 0.53 | 0 |
1980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41] | ||||
---|---|---|---|---|
党派 | 候选人 | 票数 | % | |
共和黨 | 罗纳德·里根 | 1,939 | 97.44 | |
约翰·B·安德森 | 37 | 1.86 | ||
老布什 | 13 | 0.65 | ||
安妮·阿姆斯特朗 | 1 | 0.05 |
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34][42] | |||||
---|---|---|---|---|---|
党派 | 总统 候选人 |
副总统 候选人 |
普选票 (%) | 选举人票 (%) | |
共和黨 | 罗纳德·里根 | 老布什 | 43,903,230 (50.75) | 489 (90.9) | |
民主黨 | 吉米·卡特(现任) | 沃尔特·蒙代尔(现任) | 35,480,115 (41.01) | 49 (9.1) | |
无党籍 | 约翰·B·安德森 | 派屈克·魯西 | 5,719,850 (6.61) | 0
| |
自由意志黨 | 埃德·克拉克 | 大卫·汉密尔顿·科赫 | 921,128 (1.06) | 0
| |
公民党 | 巴里·康莫尔 | 拉多娜·哈里斯 | 233,052 (0.21) | 0
| |
其他 | 252,303 (0.29) | 0
| |||
总票数: | 86,509,678 | 538 | |||
获胜所需票数: | 270 |
1984年,里根竞选連任,這次的对手是民主党籍的前副總統沃尔特·蒙代尔。最終里根連任成功,不僅获得了58.8%的普选选票,更赢得了50个州中的49个,而蒙代尔只获得了40.6%的普选票。[43]同時里根也赢得了创纪录的525张选举人票(选举人团538张选票中的97.6%),是美国历史上得票最多的候选人。[44]这是美国现代史上選舉人票第二悬殊的总统选举,仅次于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6年击败阿尔夫·兰登的选举,当时罗斯福赢得了当时531张选举人票中的523张,占总票数的98.5%。[45][46]时年73岁的里根再次成为当选总统时年龄最大者,打破了他自己在1980年的记录。[47]
1984年共和党总统初选[45][48] | |||||
---|---|---|---|---|---|
党派 | 候选人 | 总票数 | % | 所胜州数 | |
共和黨 | 罗纳德·里根(现任) | 6,484,987 | 98.78 | 50 | |
无效票 | 55,458 | 0.85 | 0 | ||
哈罗德·斯塔森 | 12,749 | 0.19 | 0 |
1980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49] | ||||
---|---|---|---|---|
党派 | 候选人 | 票数 | % | |
共和黨 | 罗纳德·里根(现任) | 2,233 | 99.91 | |
弃权票 | 2 | 0.09 |
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43][50] | |||||
---|---|---|---|---|---|
党派 | 总统 候选人 |
副总统 候选人 |
普选票 (%) | 选举人票 (%) | |
共和黨 | 罗纳德·里根(现任) | 老布什(现任) | 54,455,472 (58.77) | 525 (97.6) | |
民主黨 | 沃尔特·蒙代尔 | 杰罗丁·费拉罗 | 37,577,352 (40.56) | 13 (2.4) | |
自由意志党 | 大卫·伯格兰 | 詹姆斯·A·刘易斯 | 228,111 (0.25) | 0
| |
其他 | 393,298 (0.42) | 0
| |||
总票数: | 92,653,233 | 538 | |||
获胜所需票数: | 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