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性癌 | |
---|---|
![]() | |
显微镜下的胚胎性癌展现出它的一些典型特征:突出的核仁体、标记的核异型、坏疽和核重叠 | |
类型 | embryonal cancer[*]、extragonadal germ cell cancer[*]、extragonadal non-dys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癌、疾病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醫學專科 | 肿瘤学 |
ICD-11 | XH8MB9 |
ICD-O | M9070/3-9072 |
MeSH | D018236 |
Orphanet | 180226 |
胚胎性癌(英語:Embryonal carcinoma),是一类位于卵巢或睾丸的罕见生殖细胞瘤。
位于卵巢的胚胎性癌相当少见,佔全部卵巢生殖细胞瘤的3%。确诊的平均年龄为15周岁。其特征和症状各有不同,可能会包括性早熟和不正常的子宫出血[1]。
患者血清中的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甲胎蛋白指数可能升高[2],但这并不排除其他肿瘤(比如卵黄囊瘤),因为很多肿瘤也产生此类血清标记物[3]。在手术中,超过40%案例中的肿瘤类型大过卵巢。这些肿瘤通常很大、位于单侧,中径大约17厘米。有时会需要进行化疗以提高长期存活率[1][4]。在肉眼检查和组织学分析中,位于卵巢的胚胎性癌情况类似于同类的睾丸胚胎性癌。
单纯的睾丸胚胎性癌也很少见,占全部睾丸生殖细胞瘤的10%。但是90%的此类肿瘤均伴有混合非精原生殖细胞瘤。平均的诊断年龄为31周岁,并常见睾丸肿块伴有疼痛。50%至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检测中均为恶性肿瘤[1]。
通过超声波检查,一些症状包括有明显的睾丸重量增强或单侧睾丸增长趋势[5]。肿瘤的特征和症状和恶性转移有关联,包括有后背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吐血和神经异常等[1]。男性胚胎性癌的血清甲胎蛋白指数通常都在正常指数[6]。过高的AFP指数暗示着存在混合生殖细胞瘤的可能,比如卵黄囊瘤。
肉眼检查通常能够发现2-3厘米浅灰色的肿瘤,伴有出血和坏疽[7]。
显微镜下的特征有细胞边界不清、有丝分裂、多样性体系结构(管状乳头状、腺状、实体、胚胎性组织)、核重叠及坏死。去区分它和其他肿瘤(比如精原细胞瘤、畸形恶瘤、卵黄囊瘤和支持-间质细胞瘤)的一类重要特质是,胚胎性癌细胞既有向胚外也有向胚内分化的潜能;比如在睾丸中,这类癌细胞试图形成原始的小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