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特拉·黛薇 (印尼語 :Chitra Dewi ,1934年1月26日—2008年10月28日),本名拉拉·帕德瑪·黛薇·芝特羅哈迪塞庫蘇莫 (Rara Patma Dewi Tjitrohadiseikusumo ),印度尼西亞 (印尼)電影演員及導演。她在1950年代因參演由烏斯瑪爾·伊斯邁耳 (Usmar Ismail )執導的《尊貴的客人 》(Tamu Agung )、《閃亮三姊妹 》(Tiga Dara )和《鬥士 》(Pedjuang )而知名。她在1979年印尼電影節 (Festival Film Indonesia )憑《因為若妻 》(Gara-gara Isteri Muda )一片獲得芝特拉獎 (Piala Citra )最佳女配角 獎項,並一直活躍於影壇至1993年為止。黛薇曾在1971年短暫執導過電影,使她成為1998年前四名印尼女性電影導演之一。
芝特拉·黛薇在1934年1月26日出生於荷屬東印度 西爪哇省 井里汶府 (Residentie Cheribon ),擁有高中學歷。
《閃亮三姊妹》中的因德麗亞蒂·伊斯卡克、黛薇和米耶克·維查亞
黛薇首部參演的電影是1955年由烏斯瑪爾·伊斯邁耳為印尼民族電影公司 (Perfini )執導的諷刺政治喜劇《尊貴的客人》,但她卻是因在翌年與因德麗亞蒂·伊斯卡克 (Indriati Iskak )和米耶克·維查亞 (Mieke Widjaja )共同主演同公司的歌舞片《閃亮三姊妹》而成名。該電影講述與祖母同居的三姊妹的愛情生活。它成為了印尼民族電影公司商業上最成功的電影,並衍生一連串女性扮演片中三姊妹的撞臉 比賽。據印尼電影歷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 (Misbach Yusa Biran )所述,黛薇被視為理想印尼女性-輕率而拘束的代表。
黛薇在1960年代繼續留在印尼民族電影公司,並參演《鹿鼠將軍 》(Djendral Kantjil )和《鬥士》等電影,其中後者曾競逐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她亦曾參與耶加達 國家戲劇學院的舞台劇演出。與此同時,黛薇亦開始參演其他公司的電影,包括印尼藝術家電影公司(Persari )的《峇里島假期 》(Holiday in Bali )、珀納·馬斯影業(Panah Mas Film )的《賓·斯拉默特的遊蕩 》(Bing Slamet Merantau )和阿戈拉影業(Agora Film )的《綠谷 》(Lembah Hidjau )和《漁人之血 》(Darah Nelajan )。
1960年代,黛薇除了繼續幕前演出,也開始參與幕後製作。她建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芝特拉·黛薇電影製作公司,並在1967年監製其首部電影《2X24小時 》(2 X 24 Djam )。該公司另外製作了五部電影,包括三部由黛薇親自執導的電影《黑暗中做愛 》(Bertjinta dalam Gelap )、《少女 》(Dara-Dara )和《芝曼德的騎士 》(Penunggang Kuda Dari Tjimande )。這些電影在商業上均不成功,她亦因此專注於幕前演出。1971年,黛薇獲印尼記者聯盟 (Persatuan Wartawan Indonesia )肯定其在《龍根》(Nji Ronggeng )的演技。
黛薇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主要飾演配角,比如楊中義 執導的愛情片《梭羅的女兒 》(Putri Solo )、阿斯魯爾·沙尼 (Asrul Sani )執導的劇情片《生活雜陳 》(Kemelut Hidup )和瓦尤·西洪賓(Wahyu Sihombing )執導的劇情片《因為若妻》。其中,她憑《因為若妻》一片,在1979年印尼電影節中獲得芝特拉獎最佳女配角獎項。黛薇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參演了20部電影,直至1993年的《宏劍 》(Pedang Ulung )為止。1992年,她獲印尼國家電影委員會 頒發終身成就獎。她也在2007年的萬隆電影節獲頒終身成就獎。
黛薇的健康狀況隨著其長子班邦·桑蘇迪(Bambang Samsudi )在2006年逝世而惡化。2008年3月,她曾因營養不良而入住本多英達(Pondok Indah )醫院兩個星期,但其健康狀況持續惡化,最終於2008年10月28日下午2時(UTC+7)在其幼子阿古斯·厄爾溫(Agus Erwin )陪伴下於南耶加達 家中逝世。她與其父母及長子一同安葬在井里汶 的查邦巴伊(Jabang Bayi )墳場。
在1998年以前,印尼只有4名女性電影導演。除了黛薇之外,其餘三人分別為勒娜·阿斯馬拉 (Ratna Asmara )、索菲亞·W·D (Sofia W.D. )和伊達·法里達(Ida Farida )。這四人中除了法里達以外均為幕前出身。這些導演均難以獲得猶如男性導演般的認可,使幕前演出成為女性在影壇獲得肯定的唯一途徑。
在1998年蘇哈托 倒台之後,女性導演的數目有戲劇性增長,部份更獲得印尼國內以至國際的肯定。後蘇哈托年代出道的女性導演包括米拉·勒斯瑪娜 (Mira Lesmana )和南·阿赫納斯 (Nan Achnas )(曾與其他導演共同執導《每個人 》(Kuldesak ))、妮亞·迪納塔 (Nia Dinata )(曾執導《擦包看 》(Ca-bau-kan )和曾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的《一夫多妻 》(Berbagi Suami ))、哲娜爾·瑪厄薩·阿尤 (Djenar Maesa Ayu )(曾執導在2008年位列數張印尼最佳電影排行榜的《我無曳 》(Mereka Bilang, Saya Monyet! ))等。
在其五十年從影生涯中,黛薇曾參演超過80部電影。她亦曾是4部電影的監製、3部電影的導演及2部電影的編劇。黛薇也在電視圈活躍,曾參演《薩蒂卡醫生》(Dr. Sartika )、《心靈之窗》(Jendela Hati )、《克達西》(Kedasih )和《兩根棟樑》(Dua Pilar )等電視劇。
《2X24小時》(1967年,監製)
《薩米溫與達西瑪 》(Samiun dan Dasima ,1970年,監製)
《黑暗中做愛》(1971年,導演、監製及編劇)
《少女》(1971年,導演及編劇)
《芝曼德的騎士》(1971年,導演、監製及編審)
《尊貴的客人》(1955年)
《冠軍1960 》(Djuara 1960 ,1956年)
《閃亮三姊妹》(1956年)
《八條向風之路 》(Delapan Pendjuru Angin ,1957年)
《三名逃犯 》(Tiga Buronan ,1957年)
《鹿鼠將軍》(1958年)
《普拉維羅先生 》(Pak Prawiro ,1958年)
《女生宿舍 》(Asrama Dara ,1958年)
《黑暗過去光明到來 》(Habis Gelap Terbitlah Terang ,1959年)
《鬥士》(1960年)
《皇后家庭 》(Ratu-ratu Rumah Tangga ,1960年)
《父親的願望 》(Tjita-Tjita Ajah ,1960年)
《意外 》(Tak Terduga ,1960年)
《沿途一會 》(Djumpa Diperjalanan ,1961年)
《網格後的茉莉 》(Melati Dibalik Terali ,1961年)
《峇里島假期》(1962年)
《賓·斯拉默特的遊蕩》(1962年)
《綠谷》(1963年)
《上季 》(Semusim Lalu ,1964年)
《漁人之血》(1965年)
《白花 》(Bunga Putih ,1966年)
《吉塔·塔魯納 》(Gita Taruna ,1966年)
《2X24小時》(1967年)
《龍根》(1969年)
《生命、愛情和眼淚 》(Hidup, Tjinta dan Air Mata ,1970年)
《蘿曼薩 》(Romansa ,1970年)
《薩米溫與達西瑪》(1970年)
《芝曼德的騎士》(1971年)
《拉特娜 》(Ratna ,1971年)
《憐憫 》(Belas Kasih ,1973年)
《墳上的月亮 》(Bulan di Atas Kuburan ,1973年)
《鮑比 》(Bobby ,1974年)
《我想生活 》(Aku Mau Hidup ,1974年)
《阿里巴巴 》(Ali Baba ,1974年)
《犧牲 》(Pengorbanan ,1974年)
《梭羅的女兒》(1974年)
《普拉哈拉(女性是女人) 》(Prahara (Betinanya Seorang Perempuan) ,1974年)
《瑪莉亞,瑪莉亞,瑪莉亞 》(Maria, Maria, Maria ,1974年)
《瑪莉亞修女 》(Suster Maria ,1974年)
《愛我 》(Sayangilah Daku ,1974年)
《花江的玫瑰 》(Bunga Roos dari Cikembang ,1975年)
《希哈 》(Chicha ,1976年)
《慾望的兇猛 》(Ganasnya Nafsu ,1976年)
《最後總站 》(Terminal Terakhir ,1977年)
《生活雜陳》(1977年)
《母親的秘密 》(Rahasia Seorang Ibu ,1977年)
《使人暈眩的阿滕 》(Ateng Bikin Pusing ,1977年)
《約安 》(Yoan ,1977年)
《因為若妻》(1977年)
《愛情總站 》(Terminal Cinta ,1977年)
《如我所願 》(Semau Gue ,1977年)
《捲髮二重奏 》(Duo Kribo ,1977年)
《爾霍馬節奏漫遊I 》(Rhoma Irama Berkelana I ,1978年)
《爾霍馬節奏漫遊II 》(Rhoma Irama Berkelana II ,1978年)
《熬夜 》(Begadang ,1978年)
《伯塔維虎龍達 》(Si Ronda Macan Betawi ,1978年)
《校園女孩 》(Gadis Kampus ,1979年)
《尋覓愛情 》(Mencari Cinta ,1979年)
《紫絲霧 》(Kabut Sutra Ungu ,1979年)
《青年 》(Remaja-remaja ,1979年)
《奮鬥與祈禱 》(Perjuangan dan Doa ,1980年)
《阿瑪莉亞·S·H 》(Amalia SH ,1981年)
《不是季節的夢 》(Bukan Impian Semusim ,1981年)
《穿著白裙的妮拉 》(Nila di Gaun Putih ,1981年)
《皮通再行動 》(Si Pitung Beraksi Kembali ,1981年)
《白玫瑰 》(Sekuntum Mawar Putih ,1981年)
《帶我走 》(Bawalah Aku Pergi ,1981年)
《美麗的幻彩 》(Simphony yang Indah ,1981年)
《陰天不是永灰 》(Mendung Tak Selamanya Kelabu ,1982年)
《搖曳的草 》(Rumput-Rumput yang Bergoyang ,1983年)
《卡達爾瓦蒂 》(Kadarwati ,1983年)
《她是征服者 》(Dia Sang Penakluk ,1984年)
《透明玻璃 》(Sebening Kaca ,1985年)
《瑪麗娜的命運 》(Takdir Marina ,1986年)
《骷髏山戰士 》(Pendekar Bukit Tengkorak ,1987年)
《紹爾·塞普(薩特里亞·馬當卡拉) 》(Saur Sepuh (Satria Madangkara) ,1988年)
《龍神風格 》(Jurus Dewa Naga ,1989年)
《冠軍里奧 》(Rio Sang Juara ,1989年)
《圖朗加 》(Turangga ,1990年)
《年輕的新娘 》(Pengantin Remaja ,1991年)
《宏劍》(1993年)
1961 year . moscowfilmfestival.ru.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6-06-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8-28).
Apa Siapa Orang Film Indonesia. Jakarta: Indonesi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1999. OCLC 44427179 (印度尼西亚语) .
Arianto, Arif. Anggota Tiga Dara itu Telah Berpulang . Tempo. 2008-10-28 [2016-06-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编). Apa Siapa Orang Film Indonesia 1926–1978. Jakarta: Sinematek Indonesia. 1979. OCLC 6655859 .
Biran, Misbach Yusa. Peran Pemuda dalam Kebangkitan Film Indonesia . Jakarta: Ministry of Youth and Sports. 2009. OCLC 607257806 (印度尼西亚语) .
Chitra Dewi – Filmografi .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6-06-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Chitra Dewi – Penghargaan .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6-06-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Citra Dewi Meninggal Dunia . Pikiran Rakyat. 2008-10-28 [2016-06-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Chotimah, Fanny. Perempuan di Dalam dan di Belakang Layar . Bentara Budaya. 2011-02-11 [2012-08-1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10-07) (印度尼西亚语) .
Di Layar Lebar, Djenar Berenang [On the Wide-Screen, Djenar Swims] . Tempo. 2008-12-29 [2011-11-05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11-05) (印度尼西亚语) .
Lent, John A. Women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in 1990s: An International, Annotated Bibliography .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99. ISBN 978-0-313-30209-1 .
Liem, Iskandar. Top Ten Theatrical Releases of 2008 . The Jakarta Post. 2008-12-28 [2012-08-1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8-14).
Nia Dinata – GSCFFI Filmmaker Honoree . Social Change Film Festival and Institute. [2011-10-1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8-18).
PT Chitra Dewi Film Production .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6-06-1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06-19) (印度尼西亚语) .
Swestin, Grace. In the Boys' Club: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Roles of Women in the Indonesian Cinema 1926 – May 1998 . Scriptura (Surabaya: Petra Christian University). 2012-07, 3 (2): 103–111.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