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是一個非正式的名稱,所以沒有吸引很多專業的研究。但是,苦龍這個名稱仍出現在很多的書本中。在1982年,唐諾·葛勒特(Donald F. Glut)指出苦龍是屬於禽龍類或鴨嘴龍科,坐骨沒有隆起(一種賴氏龍亞科的特徵),而認為牠們是譚氏龍或山東龍的幼年個體[3]。在1983年,大衛·蘭伯特(David Lambert)將牠分類為禽龍類[4],但卻在1990年改為提出牠們是阿斯坦龍的異名[5]。在2000年,大衛·諾曼(David B. Norman)及漢斯·戴爾特·蘇伊士(Hans-Dieter Sues)描述了可能是苦龍的同一動物,但沒有命名。這副體骨骸是在1970年代由蘇聯及蒙古的考察隊發現,被列為阿斯坦龍的一部份,但是仍正在進行研究,而近年更發現更多的相關骨頭。這些骨頭是在蒙古的Baishin Tsav發現,並臨時認為是屬於森諾曼階[6]。
^Norman, David B.; Sues, Hans-Dieter. Ornithopods from Kazakhstan, Mongolia and Siberia. Benton, Michael J.; Shishkin, Mikhail A.; Unwin, David M.; and Kurochkin, Evgenii N. (编). The Age of Dinosaurs in Russia and Mongol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62–479. ISBN 0-521-54582-X.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