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治文

裨治文

裨治文(1801年4月22日—1861年11月2日),又名高理文贝满,原名伊利亞·科爾曼·布里奇曼Elijah Coleman Bridgman),美部会传教士,响应新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士英国人马礼逊(R.Morrison)的呼吁,而来华的第一位美国传教士

生平

[编辑]

1830年2月25日,他从波士顿来到广州。当时中国尚不可能公开传教,他主要是向马礼逊学习汉语,以及进行其他一些准备工作。担任英文《中国丛报》的编辑,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风俗,丰富了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奠定了美国汉学的根基。並利用其所長参與1844年《望廈條約》、1858年《天津條約》的工作。在華最著名作品為介紹美國的《大美聯邦志略》。

裨治文是最早关注中国鸦片贸易问题的西方传教士之一,对鸦片的流弊表示了极大的愤慨。1832年3月,他在《传教士先驱》发表文章抨击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将鸦片描述为“折磨中国社会最大的罪恶之源”,并对中国毒品严重泛滥进行了深度描写。这是美国传教士首次公开地在西方杂志上评论在华鸦片贸易问题,也是第一次使美国公众震惊地了解西方商人在中国的鸦片走私活动[1] [2]

1841年获纽约大学的神学博士的学位。1847年以后,他移居上海,参加《圣经》的翻译工作。直到1861年在上海去世。完成的裨治文文理译本(Bridgman Version)将“God”翻译为“”而不是“上帝”。一般认为,这个译本比以前的其他译本译笔忠实,切近原文。

1854年5月,随美国驻华公使麦莲从上海进入太平天国辖区考察,回上海后发表《调查报告》,否定太平天国。

在上海期间,在翻译圣经之余,他和妻子裨爱利莎还创办了上海第一所女校裨文女塾(1850年,在老西门外,后来的裨文女中)。裨治文逝世后,其遗孀裨爱利莎于1864年在北京创办了贝满女塾

著作

[编辑]
  • Elijah Coleman Bridgman, Samuel Wells Williams (1842). The Chinese repository, Volume 11. Printed for the proprietors. Retrieved 2011-07-06.
  • Elijah Coleman Bridgman (1841). A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 S.W. Williams. p. 693. Retrieved 2011-07-06.
  • 大美聯邦志略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90年版,第107页
  2. ^ 甘开鹏:《美国来华传教士与晚清鸦片贸易》,《美国研究》2007年第3期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