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鎮 Xiluo Township 舊稱:Cleen Doualie[1]/小東螺、西螺社、 番社;西螺汛、西螺街 | |
---|---|
鎮 | |
坐标:23°47′N 120°28′E / 23.78°N 120.46°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省 | 臺灣省 |
上級區劃 | 雲林縣 |
下級區劃 | 27里366鄰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西螺鎮公所 (立法機關:西螺鎮民代表會) |
• 鎮長 | 廖秋萍(西螺鎮鎮長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49.7985 平方公里(19.2273 平方英里) |
海拔 | 28 公尺(92 英尺) |
人口(2024年12月)(15,918戶) | |
• 總計 | 44,313人 |
• 排名 | 雲林縣的第4位 |
• 密度 | 890人/平方公里(2,305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648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09040 |
毗鄰 | 二崙鄉、虎尾鎮、莿桐鄉;彰化縣竹塘鄉、溪州鄉 |
網站 | http://www.hsilo.gov.tw/ |
西螺鎮(臺灣話:Sai-lê-tìn;客家话:Sî-lò-tsṳ́n,詔安腔客拼:Seˇ looˋ din^;巴布薩語:Sailei)位於臺灣雲林縣北部,北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為界。由於全境地形平坦、氣候溫和與土壤肥沃,開發甚早,在清代已有數項水利設施,且因地處濁水溪南畔而早年設有渡口,遂成彰化與雲林之間的重要門戶與區域商業中心。後因中山高速公路的設置,減弱其南北交通門戶的地位,經濟發展緩慢[2]。
由於西螺鎮的早期開拓者追思故土泉州府惠安縣螺陽鎮之故,因此有「螺陽」之雅稱。境內經濟產業以農業為主,特產上有稻米、醬油與麻糬,其中稻米「西螺米」的優良品質也使該鎮有「嘉南米倉」之譽[3]。此外位於境內的西螺果菜市場辦理果菜共同運銷,供應了全臺三分之一的蔬果產量,是雲林縣規模最大的蔬果集散中心,而在果菜運銷所攜入的人潮之下,也維持了該鎮一定的繁榮程度之商業活動[4]。
西螺鎮名稱來源自臺灣原住民巴布薩族Sailei社之社址,漳州人以其鄉音而稱之為「西螺社」,荷蘭人則稱之為「Sorean」[5]。古時又有稱之為「螺陽」[6]者,係開拓者為追思故土泉州府惠安縣螺陽鎮之故,為古時文人墨士所用之雅稱。
西螺最早的居民為平埔族群的巴布薩族人,荷蘭時代獎勵漢人移駐開墾,漢人乃漸漸增多。清治時期初期,西螺為臺灣墾殖的重鎮,最初稱為「西螺堡」,隸屬彰化縣。早期至此地開墾的漢人之中,來自中國福建省泉州府惠安縣者居多。開拓先祖為追思故土惠安縣(即螺陽)而以螺陽之名為故鄉文化傳揚[7]。光緒11年(1887年)臺灣建省後,增設雲林縣,西螺始劃歸雲林。
日治時期初期,西螺隸屬臺中縣嘉義支廳,1897年改屬雲林出張所,1900年又改隸嘉義縣斗六辦務署[8]。1901年再改屬斗六廳管轄,到了1911年,斗六廳廢止,改隸屬於嘉義廳,1920年,重劃行政區,總督府公告實施「五州二廳」,西螺屬臺南州虎尾郡管轄,並設西螺街役場。戰後初期,1945年,西螺街役場改名西螺鎮公所,臺南縣所轄,1950年(民國三十九年)10月,改雲林縣管轄[5]。
西螺位於濁水溪下游,屬於濁水溪沖積平原,由於土壤肥沃遼闊,還有豐富水源可供灌溉,故發展快速,成為農產豐饒的穀倉,全臺灣有三分之一的蔬菜從這裡產出。濁水溪河道曾數度變更,溪到下游時分北斗溪、西螺溪、虎尾溪入海,日治時代因實施水利防洪計畫,堵塞北斗溪與虎尾溪,使西螺溪成為濁水溪的主流,河道拉寬而呈現在的面貌[8]。
西螺屬副熱帶季風氣候,一月平均溫度在16℃以上,七月平均溫度在29℃以上,年平均溫度在23℃以上,全年適合農作物生產。氣候宜人,沒有寒冬。西螺屬平原區,無高山依恃,雖有季風但無地形雨。氣流不易在此停留,雨量較丘陵地少。雨量集中在夏季4-8月中,秋冬時期較少降雨。 需仰賴灌溉維持農作物生長[9]。
年份 | 人口 | ±% |
---|---|---|
1961 | 40,472 | — |
1966 | 48,293 | +19.3% |
1971 | 50,999 | +5.6% |
1976 | 51,618 | +1.2% |
1981 | 51,404 | −0.4% |
1986 | 50,854 | −1.1% |
1991 | 50,566 | −0.6% |
1996 | 50,303 | −0.5% |
2001 | 50,239 | −0.1% |
2006 | 49,207 | −2.1% |
2011 | 48,125 | −2.2% |
2016 | 46,597 | −3.2% |
2021 | 45,029 | −3.4% |
來源:
|
根據雲林縣西螺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西螺鎮戶數約1.6萬戶,人口約4.4萬人。全境人口主要分布於北側的西螺街區,為全鎮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鎮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漢光里與永安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6,058人與335人[10]。
任次 | 姓名 | 黨籍 | 備註 |
---|---|---|---|
1 | 李其雄 | ||
2 | 李萬坤 | ||
3 | 廖秉輝 | ||
4 | |||
5 | 李騰芳 | ||
6 | |||
7 | 郭朝森 | ||
8 | 廖萬金 | 中國國民黨 | |
9 | |||
10 | 程錦崙 | ||
11 | |||
12 | 林中禮 | 民主進步黨 | |
13 | |||
14 | 謝金治 | 無黨籍 | |
15 | 蕭澤梧 | ||
16 | |||
17 | 鄭玲惠 | 民主進步黨 | |
18 | |||
19 | 廖秋萍 | 現任 |
西螺鎮公所是西螺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西螺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雲林縣政府。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西螺鎮公所並置鎮政會議,為鎮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鎮長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5個附屬機關[13]。
西螺鎮民代表會是西螺鎮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西螺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鎮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西螺鎮民代表會共有11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6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鎮民代表、第三選區1席鎮民代表、第四選區2席鎮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14]。
現今西螺鎮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西螺街屬臺南州虎尾郡[15]:464。西螺街轄西螺、茄苳、新宅、三塊厝、埤頭垻、頂湳、社口、埔心、下湳、吳厝、新社等11個大字[15]:463。1945年,改為「西螺鎮」,屬臺南縣虎尾區。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西螺鎮改隸新成立的雲林縣[16]。
西螺鎮共轄27個里[17],其行政區域分布情形為:
次分區 | 里名 | |||||||||||
---|---|---|---|---|---|---|---|---|---|---|---|---|
北區 | 振興里 | 大園里 | 廣福里 | 正興里 | 永安里 | 中和里 | 福興里 | 光華里 | 中興里 | 漢光里 | 新安里 | 新豐里 |
東區 | 大新里 | 埤頭里 | 東興里 | 廣興里 | 鹿場里 | 頂湳里 | ||||||
南區 | 吳厝里 | 九隆里 | 下湳里 | 七座里 | 公舘里 | |||||||
西區 | 詔安里 | 河南里 | 安定里 | 福田里 |
西螺因為農產豐饒,農業發展多元,醬油產業、蔬菜生產、西螺米、豆皮等都是西螺的特色。
醬油產業在西螺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因為水質、溫度和濕度的合宜,西螺號稱臺灣的「醬油王國」。西螺醬油芳香、黏稠,風味特殊[18]。
西螺生產了全台灣高達三分之一的蔬菜,控制了國內蔬菜行情。西螺的蔬菜是由農會輔導,採網狀栽培的方式專業生產,這種方式可以降低雨、蟲害帶來的損失,提升生產蔬菜的品質。近年來更積極推廣有機蔬菜的栽培[18][19]。
濁水溪從上游帶來黏性高的土壤,配合濁水灌溉,適合種植稻米。日治時代日本天皇亦指定要食用西螺米[18]。
因西螺盛產稻米,而粗糠為豆皮生產時主要的燃料,加上西螺的水質富含石灰,製作豆皮時易於凝結,提供生產豆皮良好的條件[18]。
由於西螺一帶盛產稻米,自清朝以來當地居民將豐收的的稻米製作成麻糬,有別台灣東部的麻糬特別黏稠,1940~1980為全盛時期,西螺鎮上有10家專門製作麻糬的糕餅店,1980後台灣工商業發達後人口大量外移,麻糬甜點製作的業者逐漸凋零,再者沒有大量推廣現在已經沒落,只有民家自己製作家中私密甜點。[18]。近來因媽祖進香等活動帶動人潮觀光,西螺鎮上又開始出現商業製作麻糬的店家。
西螺是農產集散中心,由於運輸帶來的人潮,使西螺的商業活動維持一定水準,早年延平路是本鎮商業中心,現今永安、中和、福興、光華里,西螺大橋興建後加上水運衰退,市區轉移至中山路,擴展至光復西路、建興路。新興商業區廣福、正興、漢光、中興里,果菜市場原在漢光里,新安里與新豐里因設有新果菜市場,出現許多與農業、運輸相關商家。吳厝里因距離虎尾較近而前往虎尾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