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華(英語:Sinophile)是指對中華文化或中國人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或愛的人[1],在某些語境中稱為中國通。該詞亦廣泛用於對中國歷史及文化具有淵博知識的人(如學者或學生等)、非母語漢語使用者、親華的政治家及對上述任一領域抱有極大興趣的人。其反義詞為反華。
因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自認為是中國合法代表,親近中國文化與親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時會產生混淆。在日本,常常將“Sinophile”翻譯成“中国愛好家”以與親中派進行區別,後者特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的人物,而前者強調文化方面的友好,如渡部昇一與岡崎久彦均有很深的漢學素養,同時也認為學習中國史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對中國共產黨均持批判態度。
在日本政府1972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後,雙方在經濟上有是重要貿易伙伴,但是又存在战争伤害,領土上等爭議,日本政壇長期以來,持續爭議日本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發展。長期執政的自民黨雖然長期主導中日關係的政策,但黨內的親中派及反中派一直存在不同意見。反中派仍然支持和台灣維持經貿交流,建立更加密切的關係。
2014年,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改組了內閣,重用多位親中派人士,希望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改善關係[2]。
日本會有親中家或中国愛好家的説法。日本人説的親中派特指認同中國的政治立場的政治派系;而親中家或中国愛好家則是指對中國文化表現出愛好的人物。
1992年8月23日,大韓民國政府宣布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代表中國的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因為當時韓國政府處理斷交過程不當,加上韓國國內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態度不同,在其政壇上也出現親中派與反中派的聲音。兩派均在兩個主流政黨,包括新世界黨和新政治民主聯合。反中派仍然支持和台灣維持經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