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翼龙属 化石时期:早侏罗世,
| |
---|---|
骨骼重建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綱 Reptilia |
目: | †蛇頸龍目 Plesiosauria |
科: | †淺隱龍科 Cryptoclididae |
属: | †近翼龙属 Plesiopterys O'Keefe, 2004 |
模式種 | |
怀氏近翼龙 Plesiopterys wildi O'Keefe, 2004
| |
異名 | |
P. guilelmiimperatoris, Guilelmi imperatoris |
近翼龙(学名:Plesiopterys,“plesio”意为“接近”,“pterys”意为“翼”或“翼骨”)是蛇颈龙目已灭绝的一个属,生存于早侏罗世,化石出自德国霍尔茨马登的波西多尼亚页岩。近翼龙被视为包括蛇颈龙在内所有其它蛇颈龙亚目的姐妹群,并被置于蛇颈龙亚目之外。[1]该属唯一已知物种是怀氏近翼龙(Plesiopterys wildi),身长220厘米(7.2英尺),身体与颅骨均相对较小。其具备原始及衍生特征的独特组合,现展示于德国斯图加特州立自然历史博物馆。[2]
怀氏近翼龙标本由当地板岩经销商于1893年8月前后在豪尔板岩坑(Haurr slate pit)中发现。该板岩来自上里阿斯的下分区及波西多尼亚-布朗尼-奥佩尔带。板岩商人将标本带给当地的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出售,政府委托古生物学家戴姆斯(H. W. Dames)对标本进行检查并提出意见和分析。当时德国发现的蛇颈龙化石仅有小块碎片或单个椎骨,用戴姆斯的话说,这也使此标本成为“一流的展览品”。标本原主已将其清修三个月,有一半颅骨从底面露出。巧合的是,大约同一时间,另一件保存完好的双刃鱼龙(Ichthyosaurus biscissus)标本被发现,所以当时德国统治者决定将这两件标本一起检查。此外还批准将怀氏近翼龙以“德皇威廉龙”(Guilelmi imperatoris)之名引入科学界。此术语及其它异名现已不再使用,“怀氏近翼龙”才是该标本的正确名称。由于当时有关蛇颈龙类的资料极为有限,戴姆斯要求由几家古生物收藏的主管将相关标本寄给他,以便进行适当检查及描述。[3]
怀氏近翼龙是种相对较短的蛇颈龙,身长220厘米(7.2英尺),拥有较小头部及身体,四肢及肢带比例类似其它蛇颈龙。[2]
怀氏近翼龙是蛇颈龙亚目的姐妹群。[2]
怀氏近翼龙标本SMNS 16812发现于德国霍尔茨马登附近的波西多尼亚页岩,化石时期为托阿尔阶。[2]该地层以鳍龙类化石发现著称,分为几个主要地带:苏维汇-弗兰肯带、约克带、卢森堡带及诺曼带。将该区域分带可用于解释早侏罗世以来蛇颈龙的分布,因为每个物种都被分到各自的地带中。[1]
波西多尼亚页岩出土过大量标本,其中鱼龙类及蛇颈龙类最为丰富。怀氏近翼龙与霍尔茨马登发现的其它几种分类单元共存,包括短鳍鱼龙及豪夫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