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季同 |
---|
陳季同 |
|
|
任期 1895年5月25日—1895年6月6日 |
|
|
字 | 敬如 |
---|
号 | 三乘槎客 |
---|
出生 | 1851 |
---|
逝世 | 1907 |
---|
著作 | 《巴黎印象记》 |
---|
陳季同(1851年—1907年), 字敬如,號三乘槎客,清代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晚清時期政治人物、外交家、作家,新政的參與者。1895年台灣民主國成立後,曾出任外務大臣,不久即逃離臺灣。
1867年考入求是堂藝局(後來的船政學堂)法國學堂。[1]
1875年,日意格回法採購艦船,船政大臣沈葆楨挑選船政學堂的優秀學生陳季同等人隨日意格遊歷歐洲。[2]
1878年至1880年留學于法國巴黎政治大學,時謂“巴黎政治學堂”,修習公法專業。
1895年,福建台灣省因馬關條約遭清廷割讓與日本,他引用亞爾薩斯-洛林案例,主張成立國家以求外援。之後參與策劃台灣民主國并起草民主国宣言,后被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任命為外務大臣,負責該國外交事務。日軍登陸後,陳季同亦隨唐景崧離臺,僑局上海以文酒自娛。
〈弔臺灣,四首之二〉
陳季同
金錢卅兆買遼回,
一島如何付劫灰。
強謂彈丸等甌脫,
卻教鎖鑰委塵埃。
傷心地竟和戎割,
太息門因揖盜開。
聚鐵可憐真鑄錯,
天時人事兩難猜。
“
”
《普天忠憤全集》
庚子拳亂後,陳季同促成東南互保之約。參與陸樹藩的救濟善會。
陳季同著有〈弔臺灣〉四首。
- 伊能嘉矩:「(民主國宣言)蓋係曾任職於駐法國巴黎清國公使館,自任熟悉外交事宜之唐巡撫幕僚陳季同,主要傲法蘭西共和國之建設所規劃者,同時依慣例通告歐美文明各國。惟各國對之殆持風馬牛之姿態...」[3]
- 楊雲萍:「「臺灣民主國」之建立,實際上的領導者,不是唐景崧,也不是劉永福和丘逢甲,雖然唐等,尤其是劉氏,曾做過一番可歌可泣的奮鬥;「民主國」建立的實際上的劃策者、推動者,是陳季同先生其人。」[4]
中國古代旅行家和探索家 |
---|
秦朝 | |
---|
漢朝 |
- 張騫(164 BC–113 BC)
- 班超(32–102)
- 甘英(1 世紀)
|
---|
晉朝 | |
---|
唐朝 | |
---|
宋朝 | |
---|
元朝 | |
---|
明朝 |
- 陳誠(1365–1457)
- 鄭和(1371–1435)
- 王景弘(?-?)
- 马欢(1380–1460)
- 费信(1385–1436)
- 傅安(1385–1429)
- 亦失哈(1409–1451)
- 洪保(1412–1433)
- 陳第(1541–1617)
- 徐霞客(1587–1641)
|
---|
清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