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臀龙属 化石时期:早白堊紀,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鸟臀目 Ornithischia |
亚目: |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
演化支: | †禽龍類 Iguanodontia |
演化支: | †橡树龙形态类 Dryomorpha |
演化支: | †直拇指龍類 Ankylopollexia |
演化支: | †硬棘龍類 Styracosterna |
属: | †鞍臀龙属 Sellacoxa Carpenter & Ishida, 2010 |
模式種 | |
保氏鞍臀龍 Sellacoxa pauli Carpenter & Ishida, 2010
|
鞍臀龍屬(學名:Sellacoxa)是禽龍類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英格蘭[1]。
在1873年5月,John Hopkinson在英格蘭東薩塞克斯郡的海斯廷斯發現一些禽龍類化石,屬於瓦德赫斯特黏土組(Wadhurst Clay Formation)下層,地質年代約1億4000萬年前,相當於凡藍今階。正模標本(編號BMNH R 3788)是幾乎完整的右腸骨、恥骨、坐骨,以及13節關節連接的後段背椎、薦椎[2]。
在2010年,大衛·諾曼(David B. Norman)提出這些化石是重骨龍(Barilium)的一個個體[3]。同年稍晚,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等人將這些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保氏鞍臀龍(S. pauli)[1]。屬名意為「馬鞍臀部」,意指其馬鞍狀的腸骨;種名則是以古生物學家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為名,他曾證實歐洲禽龍類有高度多樣性,比過去理論所認定的還多樣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