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面鼻魚![]()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
目: | 刺尾鱼目 Acanthuriformes |
科: | 刺尾鱼科 Acanthuridae |
属: | 鼻鱼属 Naso |
种: | 馬面鼻魚 N. fageni
|
二名法 | |
Naso fageni Morrow, 1954
| |
異名 | |
|
馬面鼻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的其中一個種,於1954年由美國魚類學家James Edwin Morrow首次正式描述,其模式產地為菲律賓的Bugsuk島,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東非至菲律賓海域,北至日本南部海域,棲息深度3-35公尺,本魚幼魚時期為卵圓形,隨著增長逐漸變成橢圓形且測扁[2],身體的深度大約相當於標準長度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嘴上方有一個短的骨突起,尾柄兩側各有兩個不可移動的骨板,尾鰭呈月形,整體顏色為淺灰色至灰褐色,成魚身上有黑色的小斑點,幼魚尾柄骨板之間有一條白色帶紋,背鰭硬棘5枚、背鰭軟條24-26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23-25枚,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珊瑚礁或礁石區,以藻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 | 这是一篇與鱸形目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