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鬚鯨屬 化石时期: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下目: | 鲸下目 Cetacea |
科: | †雅诺鯨科 Llanocetidae |
属: | †齒鬚鯨屬 Mystacodon Lambert et al., 2017[1] |
模式種 | |
†塞勒涅齒鬚鯨 Mystacodon selenensis Lambert et al., 2017[1]
|
齒鬚鯨屬(學名:Mystacodon)是一支長有牙齒的原始鬚鯨,其下唯一已知的物种是模式種塞勒涅齒鬚鯨(M. selenensis),正模標本(編號:MUSM 1917)在2010年發現於秘鲁西南部的皮斯科盆地雅馬奎組(英文:Yumaque Formation),包括頭骨、牙齒、除骶骨外的脊椎骨、肋骨、部分鰭肢骨與左髋骨,生存年代可追溯至3640万年前的晚始新世普里阿邦期,是已知最古老的鬚鯨[1]。
根據命名人——比利时學者奧利佛·蘭伯特(Olivier Lambert)等人的說法,齒鬚鯨的屬名「Mystacodon」源自古希臘文「mystacos」(鬍鬚)和「odontos」(牙齒),意指有牙齒的鬚鯨[1]。然而在古希臘文中,「鬍鬚」和「牙齒」的規範用詞其實分別為「μύσταξ」(拉丁轉寫:mystax)和「ὀδούς」(odous)[2]。此外,塞勒涅齒鬚鯨的种加词「selenensis」源自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塞勒涅,係由模式產地「弦月海灘」(西班牙文:Playa Media Luna)聯想而來[1]。
齒鬚鯨是已知最古老的鬚鯨,處在鬚鯨演化樹的基底位置。根據2017年蘭伯特等人發表的原始描述,齒鬚鯨和其他所有鬚鯨形成姐妹群關係:[1]
新鯨類 |
| ||||||||||||||||||||||||||||||||||||||||||
Neoceti |
蘭伯特等人為齒鬚鯨單獨建立了齒鬚鯨科(Mystacodontidae),但在2018年的後續研究中,齒鬚鯨和拉諾鯨(第二古老的鬚鯨)以及一種尚未描述的新西兰化石鯨類(標本編號:OU GS10897)被共同歸入拉诺鲸科(Llanocetidae)[3]。
據估計,齒鬚鯨的身體全長可能在3.75公尺至4公尺之間[4],相當於現存的大型瓶鼻海豚[5],屬小型到中型鬚鯨,比始新世末的刻齒拉諾鯨小很多,但卻大於幾乎所有漸新世的有齒鬚鯨[1]。
齒鬚鯨的發現對於研究鯨類的演化影響重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通过分析齒鬚鯨的顱骨、下颌骨及牙齒,發現其進食方式與生存年代更早的龍王鯨類不同。許多龍王鯨類可能為積極的掠食者,類似現代的虎鯨,牠們的口腔構造適合攻擊或啃咬,而齒鬚鯨的口腔構造更適合吸食較小的動物,可能通过移動舌頭以降低口腔內的壓力,將獵物吸入口中後再將水排出[4][6]。這種差異表明,齒鬚鯨很可能代表了古代龍王鯨類和現代鬚鯨類之間——亦即掠食性鯨類和濾食性鯨類之間的過渡階段[4]。
二、雖然未曾發現齒鬚鯨的後肢骨骼化石,但髖骨化石的構造顯示牠們擁有完整的髖關節,這意味着牠們保留了尚未完全退化的後肢,可能與龍王鯨的後肢類似,短小且無實際用途。此前學者們認為,鬚鯨和齒鯨的共同祖先在未分化為二者之前,其髖關節與後肢便已消失,然而齒鬚鯨的發現表明,鬚鯨和齒鯨的後肢是後來各自獨立退化的[4][6]。
齒鬚鯨可能為底棲攝食者,多在海床附近覓食[1]。根據描述者蘭伯特的推測,齒鬚鯨採用吸食的方式進食,需將完整的獵物一口吞下,因此其獵物的體型不能過大,應以中等體型的魚類或小型頭足類為主要選擇對象[6]。